5月18日,是戛納又一屆電影節正式開幕的的日子。筆神閣 bishenge.com
說起來,這第59屆的重量級作品還挺多的。
入圍的21部主競賽電影裏,還有許多的國際大導,如「伊比利亞之神」佩德羅-阿莫多瓦,「英倫知性導演」肯-洛奇之類的。
而對於這些捧場的大導,其實還蠻難選擇的。
按原時空評審團的做法,這一屆就是徹底的在分蛋糕,平衡玩的連遮羞布都不要了。
一次性評了5個影帝,6個影后,評審團、金棕櫚和劇本獎一人一個,沒一位連任,更厲害的是拿了金棕櫚的拿不到最佳導演,惹來一眾嬉笑。
哦,對了,墨鏡王是玩這一套最會的評委之一,只要是他擔任的國際性電影節,基本遵守的原則就是「見者有份」。
是以,這不是他第一次「大氣」,也不是他最後一次「大氣」。
當然,其實組委會也樂意於這麼做,一來不得罪人,二來又不用背黑鍋,反正評審團的評委不就是用來頂到明面上的嗎。
而對於評審團評委來說,就當這一屆下一屆肯定不會被找,其實也不想惹麻煩。
所以,組委會想讓評審團來鎮住場面,結果實際上大家都特麼是聰明人。
原本這就是個爭名奪利的場所,來者都是有所求,也就不免會造成爭議。
可惜,搞得連遮羞布都不要,還是蠻難看的。
而這一屆在有了萊曼參與之後,水被攪得更渾。
雖然他對於金棕櫚已然沒了念想,但出於彌補、賠償,也總得分到一個。
畢竟,這也算是他的主場,多多少少是被人重視的。
——這種感覺很不賴,頗有種哈維-韋恩斯坦靠着猶太人身份在奧斯卡如魚得水的姿態。
這日上午,萊曼跟着入圍主創在主辦方的安排下拍照、作秀,到了下午四點又開始準備入場事宜。
一切安排清楚,到了5點30幾分,便是走紅毯環節。
在戛納,等級還是很森嚴的。
什麼樣身份的人做什麼樣的事,被區別的明明白白。
比如,後世最喜聞樂見的「艷壓戛納」的毯星通稿,其實都是以「蹭」的形式——基本在大咖們入場前,走上去讓隨身帶着的攝影師拍兩張,回去就是自我吹捧一番。
這樣的照片你會發現,基本都是側身照,如果是正對面的鏡頭,就會很尷尬——紅毯兩頭連個主辦方的人都沒有,大家都沒正式入場呢。
而想知道是不是在「蹭」,翻一下入圍片單和受邀嘉賓名單即可,這都是戛納提前會公佈的消息。更森嚴的是,就連媒體記者都有着不同權限的記者證。
也就是說,採訪大咖都不是隨便哪個小娛記就能上的。
如果某女星真的要做到「艷壓戛納紅毯」,起碼也得是真正的嘉賓群體並且被法國官方銷售量高的報紙承認才行。
戛納每一年都會以大幅的照片形式披露受邀女星的紅毯造型,這才算是一種比較的形式。自我冠名顯然是攜勢欺騙。
所以,戛納電影節真不是什麼不入檔次的人都可以參加的,這裏的交往要講究圈子、資歷對等,還要有相應的人脈。
沒進這個門檻,想給戛納貼金,人家還不要呢。
......
等候區里。
萊曼突然感覺很煩悶,不自覺嘆了口氣。
——等待是件讓人分外不爽的事,尤其是組委會的安排太過形式化,很是浪費時間。
別看大家上了紅毯都是和和氣氣,歡歡喜喜的,其實台面下指不定屁股都坐僵硬了。
從上午一直忙活到下午,什麼合照、集體照、個人照然後採訪,完事了又不敢好好吃飯,怕領獎的時候上廁所耽誤事,影響形象。
總之,為了這樣的亮相活動,嘉賓們也都不好受就是了。
更別提前段時間為了確定放映場次,害得討論不斷,聽着萊曼腦瓜子疼。
想想,終於熬到了快要解脫的時候。
大約又過了10分鐘,等到上一個劇組走完紅毯,萊曼也帶着主創開始入場。
簽名、閃光燈,配合的擺拍,然後進入個人客套的交際。
相比於紅毯儀式的熱鬧喧囂,場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