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冠冕唐皇 > 0560 長安諸水,週遊不順

0560 長安諸水,週遊不順

    過去一段時間裏,在社監署進行報備的行社足足有兩千多個。這數據當然算不得准,其中絕大多數都是臨時湊興、濫竽充數之類。

    畢竟如今整個長安城尚且不足三十萬人口,眼下也僅僅只是行社的萌生與發展階段,實際情況當然不可能這麼興盛。

    社監署所報備的諸行社,大體可以分成五類。第一類就是鄉民互助結社,這其中尤以故衣社最為典型。

    但其實長安城裏還有其他的義社,比如番上府兵與各色課役人員,他們遠離家鄉,生活在長安城中,難免疾病災禍,因此組織起來,群力共助,救治疾病乃至於收殮社徒、運送棺槨回鄉,只是規模不如故衣社那麼大。

    第二類就是各種工技行社,其中比較典型的有織造、金銀器以及陶瓷、磚瓦等匠人結社。這一類行社專注於工藝的傳承,在各種手工業中廣泛存在。

    第三類就是各種商團,特別是一些經營蕃貨舶來品的商賈們,是最熱衷於結成社團、降低風險的一類人,品流複雜且資本雄厚。

    第四類便是具有宗教性質的社團,像是比較著名的蕃教景教、祆教等等。佛家不同流派,敬拜不同神佛,也都各自結社。鄉野之間的民眾們祭祀某些不屬於正式禮法的淫祀,同樣屬於此類。

    第五類就是文娛性質的結社,以詩文曲樂會友,一群意趣相投的人湊在一起吟詩作樂。楊麗與莫大家聯繫平康伎所結成的藝社,便是這一類了。

    社監署作為新設立的一個官府機構,短時間內也很難將所有種類的行社都管控起來。除了故衣社因為人勢龐大以及與雍王的關係而得到特殊關照外,前期的重點主要就是二三類行社。

    如今的長安城裏,原本由百司官府所控制的工匠以及奴戶,其中相當一部分已經遷往神都洛陽,剩下一些也因多年失於有效管理,短時間很難重新組織起來。


    而且如果由官府出面組織恢復的話,繞不開神都城有關部門。像是一些匠戶的戶籍資料,絕大多數都收存在神都,長安幕府還要與朝廷進行交涉,才能拿到相關的資料。

    眼下幕府既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與神都朝廷扯皮,索性繞開官府,直接通過行社下手,同樣也能達成預期的效果。

    通過社監署所掌握的一些織造行社,幕府在極短的幾天時間內,就掌握了足足四千三百多戶的織戶戶籍資料,用於各類紡織的織機,則有兩千六百多架。

    絹、縑等紡織品,本身就兼具一部分貨幣職能,這兩千六百多架織機,幾乎可以視作等量的印鈔機。如果全力開動起來,每天都可以生產出可觀的財富。

    當然,這個數量算不上多。須知整個神都城,單單官府所掌握的織機數量便有八萬架之多,其中相當一部分都是官營的織場,生產出來的紡織品直接收為官用。這還僅僅只是河洛一境,河北、江南同樣都有着發達的紡織業。

    跟中央朝廷所擁有的資源相比,如今的長安幕府可謂寒酸有加,根本不是一個體量。所以眼下幕府要對長安乃至整個關中物資進行管控,真要完全放開,任由民間自由交易,洛陽朝廷單單通過民間的商貿活動就能困死長安幕府。

    當然,長安幕府也不是沒有優勢,基礎的生產資源雖然不如洛陽朝廷體量龐大,但未來還有增長的空間。

    幕府也通過社監署增強資源的整合力度,針對竹木工匠行社,每生產一架能夠進行標準生產的織機,便補貼五百錢。織造行社每報備一架織機,同樣補貼五百錢,若能提供一個織工,則補貼一緡。

    一台織機,既是一個納稅單位,也是一個生產單位。通過織造行社擴大稅源,通過木匠行社增加生產工具。如此一來,幕府便有條件可以開設大量的官營織場,在短時間內提高生產力。

    而且,蜀中這個最大的高檔紡織品生產基地臨近長安,幕府在接下來也會逐步加深對蜀中的掌控。如果掌握了蜀中,那麼幕府的財富生產能力和速度將會飆升數倍。

    位於長安城西的永安渠,下接交水、上通渭水,貫穿全城,並在西市附近與漕渠交匯成池,是長安城中最重要的水道之一,也是最近這段時間裏,長安修整水利的重點工程。

    李潼在神都的時候,便有主持改革漕運而大



  
衣冠正倫推薦:  北朝帝業  漢祚高門  
隨機推薦:  我有一座隨身農場  頂級贅婿  重返1998  都市無敵戰神  我在大唐賣燒烤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冠冕唐皇"
360搜"冠冕唐皇"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