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皇帝如此怨念十足的評價狄仁傑,在場兩人儘管都是親密無間的心腹之人,但也都沒有開口做出回應。
狄仁傑如今於朝中無論地位還是影響作用都舉足輕重,皇帝對其人其事有什麼想法、姑且言之,然而他們各自看法如何,卻不好輕易流露。
畢竟說實話,哪怕就連皇帝對於狄仁傑或有什麼不滿,但也止於一些私下場合的聲言流露,但在公開的場合里,對狄相公仍是恭敬有加。
皇帝見兩人都不發聲,心中也自覺無趣,只是嘆息並自嘲一笑:「狄某狀似恭謹,目中無人,說到底,還是我失於控御之道。換了太后舊年,哪怕委身陝西,其人敢於如此矜傲?」
講到皇帝內心裏對於狄仁傑的觀感,也實在一言難盡。不僅僅只是狄仁傑,包括李昭德在內的一干唐家老臣們,皇帝對他們的感受也都十分複雜。
往年的他幽居深宮,幸在這些老臣們竭力維護,他才沒有被武氏諸王迫害至深,乃至於最後守得雲開見月明,重新成為大唐的皇帝。從內心而言,李旦對這些老臣們的確是心存一份感激。
但是隨着逐漸接觸世道時流、特別是在權力中產生摩擦後,李旦對這些人的感受就變得複雜起來。或者說裂痕早已經存在,只是隨着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凸顯出來。
舊年幽居深宮大內,那重重宮闕對李旦而言自是枷鎖,但也像是一種保護。他幻想自由,幻想能無拘無束的生活,也幻想某一日大權在享,幻想君臣上下齊心合力、通過努力革除武周一朝種種妖氛,讓大唐社稷在自己的領導下重新走向強大。
當時群臣於內宮大業門外迎接聖駕入朝,當時的李旦可以說是惶惶如驚弓之鳥。
特別在聽到豆盧欽望這樣一位宗家近戚竟然悍阻大勢,乃至於恃其權柄隱有招廬陵歸朝取代自己的想法,這讓李旦意識到那些所謂老臣們對自己的擁戴未必就是純粹的忠唐,他們歷經武周一朝的動盪,為人處事乃至於自身秉性心念,都是極為複雜的。
隨着局勢的發展,這種認知也變得越來越強烈。對於李昭德,李旦感覺最為不滿的還不是其人那強勢做派,而是在那眼神注視之下,李旦總覺得在李昭德眼中? 自己似乎永遠只是那個舊年幽居大內、度日如年的皇嗣。
說的更準確一些,在這些老臣們面前,李旦似乎永遠也感受不到那種身為帝王至尊的無上榮耀。這些老臣舊年曾經給他以庇護? 而自己在他們面前總是底氣不足。
所以他架空了李昭德? 乃至於將之遠貶嶺南? 似乎這些老臣們的落魄,能讓他挽回一些尊嚴。
李旦不是不想善待這些老臣,無論他們各自心思是否純粹? 但起碼在很長一段時間裏自己都曾受惠於他們。甚至在李昭德離都之前? 他專程接見李昭德一次,只要李昭德肯於在他面前流露出一絲軟弱與不舍,他都願意讓李昭德繼續榮養於都畿。
說的更透一點? 你們這些老臣曾經見證我在太后面前體面全無、匍匐求活? 我只是想看一看你們的軟弱與無助? 尋求一點心理上的平衡感而已。
但就連心裏這一點微小的期待? 李昭德都沒有滿足他? 只是不卑不亢受命作別。所以在李昭德離都後? 李旦直接撕毀了他親手擬寫、將發中書省,給李昭德一子加蔭的敕書。
相對於李昭德的作風強硬,狄仁傑無疑要圓滑一些,也比較能關照到君王內心感受。所以從李昭德身上奪回的那些殊榮,李旦都再次加給狄仁傑? 務求營造一個君臣和睦的氛圍。
而他真正對狄仁傑失望? 則就是在今年的銓選中? 李旦不止一次暗示狄仁傑可以稍作徇私? 給自家子弟加授美職。但狄仁傑卻狀似公正無私,直將自己兩個兒子遣送回并州老家。
這件事如果正面來看,狄仁傑身為宰執卻能不作徇私? 甚至對兒子都不作關照。
但對皇帝而言,我如此權位尊榮給你,難道還會在意你給自家兒子謀求一個六品差使?身為宰相,嫡子尚且不奉於國,反而放置在并州那樣一個皇命不及之境,實在心機叵測!
一個兩個,這些老臣們桀驁難馴。可是偏偏在對雍王的問題上,他們一再姑息,言裏言外都流露出對雍王的欣賞。這種態度更加刺
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