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李易的話,張繡與虞翻先是一愣,明顯沒想到李易會把天子算進來。
但緊跟着他們就明白,李易不是隨口問的,而是這個問題真的很重要。
虞翻不認識段煨,剛剛建議李易將段煨留在華陰,也純粹是從佈局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對於段煨本人,他是完全不認識的,所以,虞翻並沒有輕易發言,而是看向張繡,決定以張繡的意見為主。
於是,張繡就坐蠟了。
倘若真的出現李易擔心的那種情況,段煨會作何選擇,張繡心裏一點譜都沒有,根本不能做出準確判斷,自然也不敢給李易準話,不然一旦判斷錯了,李易費心費力的拉攏了段煨好幾年,結果到了用人的時候段煨忽然投入了天子懷抱,這讓李易情何以堪?
至於說與天子站在對立面,這點張繡倒是不認為有哪裏不妥,他之前能跟着董卓,就足見他對漢室的忠誠非常有限,而且李易現在雄踞南方,是天下數一數二的大諸侯,有了這麼厚的資本,李易要是沒有爭霸天下的想法,張繡反而會覺得奇怪。
見張繡抿着嘴不說話,李易只能主動問道:「此事佑維怎麼看?」
張繡拱手告罪道:「段煨為人還是不錯的,而主公又是當世英雄,他若是來荊州,屬下敢以性命做擔保,保證段煨對主公忠心耿耿,可是在華陰,其中路途遙遠,且京畿之地種種利益牽扯太多,所以,後續是否會有變故,屬下真的不敢妄言。」
李易點點頭,笑道:「佑維無需為此為難,因為你已經告訴我答案了。」
張繡也不笨,稍微一想就明白了李易的意思,試探道:「主公難道是要……」
李易微微頷首,道:「不錯,就按我最先說的,許段煨一個中郎將,你將他請到荊州來,至於潼關……」
李易目光中閃過一抹惋惜,說道:「將來我肯定要拿下潼關,但潼關卻非當前要務,中原,袁紹,這些才是眼前要做的,而出兵潼關,已經是許多年之後了,為了一個潼關小心翼翼的佈局幾年,而且這一步暗棋還有可能生出變故,風險太大,所以,這步棋不走也罷。」
見李易表了態,張繡自然沒有異議,虞翻想了想,也認為李易說的有道理,於是,段煨的事情就算是定了下來。
之後就沒什麼太過重要的事情了,李易與張繡說了一些關心的話,又交代了一些荊州人事方面的關係,便起身告辭,回到了宛城,畢竟李易再不回去,文聘怕是就要忍不住找張繡要人了。
不過,李易回來後,想要進城卻是有點「困難」。
因為在李易去見張繡的時候,他回來的消息已經在城中傳開了。
李易對南陽有感情,南陽百姓同樣對他有感情,宛城尤甚。
如今隨着李易的地位越來越高,宛城的百姓們也是與有榮焉,就連走路的時候腰板都挺直了許多,平素與人閒談,特別是遇到外地人,最愛說的話題就是想當初他們的襄侯在南陽如何如何。
百姓惦記李易,世家也不例外,而且世家之人相比百姓更甚,因為百姓們對李易的喜歡和追捧,雖然有點小虛榮在內,但根本上還是非常純粹的,但世家大戶卻是從李易身上看到了赤果果的利益,只要能見李易一面,讓他們一擲千金都不是問題。
因此,當李易再次回來的時候,城門都被人群給堵死了,若非有兵丁維持秩序,怕是早就有人被擠到護城河裏去了。
對此,李易並沒有擺架子,也沒有直接調轉方向,從其他城門入城,而是耐心等待文聘疏通道路,然後慢慢的進城,盡顯謙遜涵養。
至於那些來看他的百姓,李易都是微笑致意,對那些世家之人,他們雖然功利了一些,但李易也不討厭,因為當初他剛到南陽的時候,這些人就挺配合他的,所以李易對他們還是有着好感的,故而李易讓文聘去安排,晚上宴請當地世家代表,而且李易也讓文聘將留在書院的那幾位給請了過來,比如黃承彥、蔡邕、張機等人。
飲宴的細節無需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