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政發話,群臣們都不敢再堅持了。而且他們心中也明白,即使堅持也沒有意義,皇帝一旦決定了某件事,勸諫是沒有用的。
於是朝臣們只能盡力補救了。而補救的方法,就在科舉本身。
皇帝讓大夥討論,如何科舉,那就在這上面做文章吧。
有一個朝臣站出來,說道:「自古以來,人有貴賤之分。臣以為,科舉考試亦當如此。不如按照爵位,將天下百姓,評定等級。上等者做大官,中等着做小官,下等者為平民,不許參加科舉。」
嬴政淡淡的問道:「那這等級,應當如何評定呢?」
朝臣說道:「凡五服之內,有親族為公卿者,定為高級。高級子弟科舉,選中者可以為公卿。凡五服之內,有親族為大夫者,為中級。中級子弟參加科舉,選中之後可以為大夫。至於其他低等爵位,為低級,則不令其參加科舉。」
朝臣們紛紛點頭,覺得這個建議提的很好。
李水不由得冷笑:「公卿以上爵位,能有幾人?說來說去,舉薦變成科舉,還是你們關起門來玩?那選擇科舉還有個屁用。」
朝臣有些不快:「那槐大人以為,應該用什麼方法?」
李水淡淡的說道:「不論出身高低,量才任用。」
淳于越斷然反對:「不可。須知倉廩實而知禮節。那些貧困的黔首,衣不蔽體,食不果腹。飢餓寒冷之時,往往會生出歹念。殺人放火,入山為盜,多半是這種人。這樣的凶人、惡人,豈能入朝為官?老夫以為,依照爵位科舉,更為妥當。」
李水翻了翻白眼,說道:「淳于博士此言差矣。按照你說的,那些凶人、惡人,必定是窮苦人。窮苦人有幾個識字的?有幾個了解朝政的?他們能考得過就有鬼了。所以你不必擔心,科舉取士,取上來的,還是家境殷實的比較多,心地善良的比較多。」
淳于越嘆了口氣,不再說話了。
嬴政見朝臣們都啞火了,微微一笑,說道:「那就不問出身,擇優錄取。」
李斯忽然說道:「陛下,臣以為,擇優錄取,倒也罷了。商人卻萬萬不能參加科舉。」
這一點,嬴政倒沒有異議,點了點頭。
李水也沒說話,表示理解。這個時代,農業還很脆弱,必須要予以保護。若不對商人進行種種限制,農民必定對獲利更多的商業趨之若鶩。
到那個時候,街上全都是投機倒把的商人,卻沒有人進行農耕。
沒有實業的繁榮,是虛假的繁榮。空中樓閣而已,一陣風吹過來,就會垮掉。
商人想要獲得平等的權利,還是再等等吧。等農業穩固了之後,再興工商不遲。
確定了擇優錄取的原則之後,朝臣們又開始議論,考試的內容應該是什麼。這一下徹底變成了百家爭鳴。
李斯等人主張從發家經典中出題,淳于越主張從儒家經典中出題。即便是他手下的那些博士,也紛紛站出來,認為應當從本派出題。
這些人很聰明,聰明人總是很敏銳的。他們幾乎立刻就意識到了,這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自己的學說一旦被確定為考試內容,就一定會迅速發展,進而佔據整個天下。
最後議論來,議論去,還是嬴政最終決定,考題為實務策,重在務實。至於用儒家的理論作答,還是用法家的理論作答,那就看考生自己了,只要言之有理,不拘哪一家的意見,都可以錄取。
李水聽得連連點頭,心想:「這個辦法好。既可以百家爭鳴,又可以促使這些學說,務實而不務虛,免得像後世那樣,將文人培養成了一個個埋在故紙堆中的老學究。」
接下來,就是確定考試時間,錄取人數,以及錄取之後,授予何等官職。
這些不涉及朝臣們的利益,他們侃侃而談,倒是很快就有了一個合理的章程。
兩個時辰之後,朝議結束了。所有人都覺得疲憊不堪,感覺經歷了一場生死較量。
走出議政殿的時候,有一位朝臣嘆了口氣,說道:「老夫參加了上百次朝議,滅六國,征戰天下,種種大事都經歷過了。可是從來沒有像今日這般,口乾舌燥,血脈賁張。」
周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