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如今京兆府雖然陷落,但朝廷只是騰不出手罷了,一旦有暇,定然平復唐軍。」
長子跪在床前,滿臉的疑惑。
「如今咱們歸降唐軍,日後朝廷追究,怕是禍患不小啊!」
這些年來,中央禁軍不斷地強大,而地方藩鎮的實力卻在削減,後漢從河東發起,而後周與北宋,卻是禁軍中軍頭變動罷了。
近些年造反的,如後周時杜重威,宋初的李筠,李重進,都是赫赫有名之輩,但依舊被打得落花流水,東京的強勢,讓人印象深刻。
「糊塗——」李洪義聞言,咳嗽一聲,直接罵道:「小兒比老子還要糊塗。」
「如今唐軍號稱十萬,王彥超都不敵,楊廷璋順服,郭從義系首而降,京兆府一下,河中府豈能保?咱們區區的萬把人,能抵抗多時?」
「咱們保大軍民貧地瘠,咱這節度使當得也憋屈,天天吃黃沙,能有個甚的嚼頭?」
「不如趁着老子年老體衰,還能將就幾個月的功夫,將保義軍賣了,為爾等謀個好前程。」
「況且,就算朝廷殺回來,我恐怕早就閉眼了,朝廷豈能追究你們的責任?」
「父親英明——」幾個兒子這樣一想,立馬就清楚明白,只有好處,沒有後患,果真是個好買賣,投降的好。
見此,李洪義笑了笑,閉上眼睛,言語頗有些遺憾:「老子我就是從亂世中起來,閉眼中又是亂世,只求你們能長享太平。」
「記住,不要從武,當個文官吧,亂世中最危險的就是武人,動不動就會滅門的……」
……
與此同時,位於靜難軍之上,相隔不遠的涇州,彰義軍節度使趙贊,此時聞聽了這般情況,大吃一驚:
「王彥超一向是關中老將,竟然戰敗而降,唐軍真的是所向披靡?」
說起來,趙贊的身份倒是頗為離奇,與李洪義不相上下。
其父乃是趙延壽,祖父趙德鈞,在鎮壓石敬瑭的途中,契丹人南下,趙德鈞、趙延壽父子一同投降,被契丹國君耶律德光囚禁,遷往北方,只有趙贊與母親興平公主留在洛陽。
後來契丹南下滅晉,其父趙延壽受到重用,甚至得到皇帝的口頭承諾,賣力地為契丹人效力,就想當個兒皇帝,結果耶律德光,自己當了中原皇帝,建立「大遼」。
後來契丹人在中原打草谷,激起民憤,耶律德光也受不住暑熱而死,製成肉乾回國,趙延壽被政變上台的遼世宗耶律阮抓獲,在契丹淒涼而亡。
當時趙贊也被任命為河中節度使,藉機留在河中鎮。
後來其父祖皆死在契丹,後漢就接納了他,後又隨從郭榮征淮南,授保信軍(合肥)。
宋初又參與平定李重進,授彰義軍節度使,成為環定難軍州的一部分,專門負責鎮壓党項、渾、羌各族。
長期而來的騎跳,讓他毫不慌張,甚至,他還深思其中,自己能撈得什麼好處。
由於需要鎮壓異族,所以被准許便宜行事,外加榷場貿易,讓他頗為囊豐,手底下養了近萬的步騎,僅次於王彥超,以及靈州的馮繼業。
「等等,某可不能隨便抉擇!」趙贊搖搖頭,皺着眉頭,他此時處境可不一般。
別的不提,慶州姚內斌,原州王彥升,環州董遵誨,靈武的馮繼業,都是朝廷圍困定難軍,保護西北的一道防線。
因此,趙匡胤不僅沒有削其權,反而不斷地放權,榷場貿易,關稅都與他們,更沒有監軍一說,如此一來,反倒是讓西北的邊軍實力強悍,定難軍俯首稱臣,不敢亂來。
如此一來,尷尬的在於,這些朝廷的悍將們,一旦選擇鎮壓唐軍,就必須南下他的涇州,然後去往長安京兆府。
如此,他怎能敢輕舉妄動?
「還是報與慶州知曉吧!」
趙贊思量再三,還是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保持中立,看看境況究竟如何吧!
慶州的姚內斌,本是幽雲的瓦橋關使,郭紹北伐時投降,後來趙匡胤建國後,就來到慶州,擔任慶州刺史、青白兩池榷鹽制置使,其壓制党項,使得党項人十餘年不敢南下,稱之為「姚大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