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這裏,孟先生站起來,在小軒中來回踱步,舒緩着他的心情。窗外夜色飄蕩,星河璀璨。
徐光祚坐着。他大約聽明白了。
孟先生是覺得弘治皇帝會在壓力下退讓。這符合其一貫的做法。當今天子和朝堂諸公並沒有觸碰利益集團的勇氣。但是,他們偏偏在這裏判斷錯誤。
孟先生徘徊着,一半是剖析一半是解釋的道:「我們在報紙上造勢,反對朝廷的決定。這肯定會天子不快。但讓天子不快的事情多了去。譬如御史們。以此事而言,足可見,天子依然有進取之心!」
當今天子御極十五年,早就褪去青澀,成為一個合格的帝王。所以說,因心中不快就支持張昭,這是不可能的。
讓京中的權貴出錢贖買土地,這可以讓國庫多得一筆銀子,且將來會作為成例推廣到全國。
這是於國家有利的事情。當今天子,不可能看不到。所以,整件事唯一的解釋是:張昭在那天下午西苑獨奏時說服了天子。
他終究是小看了當今天子啊!弘治皇帝雖然是個裱糊匠,但還是有把國事處理好、解決根本問題的心思。而張昭的出現,提供了這種可能。
徐光祚沒有興趣追究責任,或者吃一塹長一智的想法。因為,他再不做點什麼,定國公府根本沒有下次的機會。躬身一禮,道:「還請先生指一條路。我實在不甘心闔府的心愿就這樣輕飄飄的放棄。」
孟先生無奈的一笑,拿人錢財替人消災。就像他明知道從國事的角度來說,是不應該讓定國公府串聯京中的勛貴、太監。但他還是做了。
「世孫,如果你真不甘心,就想辦法讓壽齡侯去宮中,叫張皇后鬧一鬧。或許事情還有轉機。」
徐光祚眼睛亮起來,起身道:「好。」
…
…
徐光祚晚上出門,宴請壽齡侯張鶴齡在教坊司中吃花酒,通宵達旦。第二天清晨拉着他在報社鎮中吃早點。
報社鎮,就是距離城東朝陽門半里的小鎮。因為真理報社、論道報社都在這附近,吸引着大量的人口。(不僅僅是編輯,還有大量的印刷工人)
因而這處小集鎮越發的繁華起來。被稱做報社鎮。試行改革衛所司的衙門也在集鎮中。
教坊司就在東城。徐光祚一大早推薦這裏的早點,壽齡侯張鶴齡自然是跟着過來。
小鎮毗鄰着官道,沒有什麼高樓。從管道往南走,自然形成的一條街巷中,一處處早點鋪子中都是爆滿。
有的人是文士裝束,拿着報紙,和同桌的人激辯。他們的身份或者是投稿人,或者來打聽消息的。有的人穿着土布短衫,臉色疲倦,這是剛下班的印刷工人。
還有,剛剛賣報回來的報童,兩三個成群,約是七八歲,背着單肩土布書包,渾身是汗。給一名掌柜模樣的中年男子喊住買報。
徐光祚和張鶴齡兩個帶着家僕,從馬車中下來。他們一身精美的絲織長衫,頭戴唐巾,看着就不是百姓。不過,報社鎮裏,來來回回的富貴人物不少,這裏喧鬧的聲浪並沒有任何的停頓。
「就這家吧。」
徐光祚熟門熟路的帶着張鶴齡在一家口味很好的早點鋪子門外坐下來。他是論道報的東家,這報社鎮的早點沒少吃。
「來兩碗滷煮,兩碗豆面丸子湯。四個雞蛋。再來幾份火燒。」徐光祚點好早餐,和張鶴齡邊吃邊聊,徑直入正題,「侯爺,小弟我如今是慫了。就看你的了。」
張鶴齡是興濟縣人。其父以鄉貢入太學。成化二十三年,張皇后被選為太子妃。舉家搬遷到京中。是以,他對京中的早點種類非常適應。也沒有覺得小店鋪不乾淨什麼的。他小時候家庭條件也沒好到哪裏去。
他吃的正痛快,本來是要夸一句徐光祚會找地方,聽到這話,眉頭一挑,嘴裏還吃着丸子,道:「賢弟,你這就不對了!哥哥我昨天不是答應你今日進宮嗎?告訴你,別人怕他張昭,勞資可不怕。放心,這事哥哥我保證把他給攪黃掉。他還想拿這升官,做夢去吧。」
張鶴齡並不是一個好說話的人。但是,對於一個性情貪婪的人而言,要是誰請他在全國最好的會所,把京中兩個最紅的姑
第三百四十章 鼓動壽齡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