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明帝國的崛起 >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

第四百一十四章 不看好

    論道報的總編張名尹拿着骨瓷茶杯,似笑非笑的道:「湯總編,你就篤定朝堂諸公不會來稿?」

    報紙行業除了當初張昭在弘治皇帝面前說的,最終由通政司向天下公佈的約法三章,還有一條潛規則。

    那就是,但凡朝廷官員實名投稿不得拒絕其稿件。

    這在當初也是想保證:報紙不會阻塞言路。免得科道言官們盯着報紙彈劾。如今變成了一種特權。

    當然,不管怎麼說,如今報紙的編輯們還是拿到一些輿論權。

    「哈哈。」

    幾名和論道報關係不錯的報紙總編附和的笑起來。

    這個報業協會本來就是行業自律性質的協會。共吸納如今在報社鎮中辦報的十六家報紙總編。就算湯玄策作為發起人,想搞一言堂基本沒可能。

    湯玄策三十四歲的年紀,微胖,容貌普通,嘿嘿一笑,道:「在下是為諸位考慮。別到時候被打臉喊疼。張總編,你的論道報沒少成為笑料吧?」

    張名尹臉上青氣一閃,皮笑肉不笑的道:「喲,看來湯總編是有內幕消息,說來我們聽聽。」

    湯玄策對分散坐在雅間中此刻沖他看過來的總編們拱拱手,道:「以在下看來,這第二次拍賣會必然成功有三點。第一,降低保證金,讓更多的人可以參與。

    第二,每次起拍的債券價值由一萬兩降為最低五百兩。這有利於更多的人冒險參與其中。

    第三,張伯爺親自在京中主持拍賣事宜。他的份量,可比皇家銀行的盧員外份量更重。」

    湯玄策的話有一定道理。不少總編都在點頭。

    單憑張伯爺的名號,至少能在京師中募集十幾萬兩銀子吧?這位國朝名將可不單單是兵帶得好,堪稱商業能手。只看東城的發展、繁榮就知道。

    最賺錢的產業都在張伯爺的控制中。

    然而,湯玄策的話音剛落,文學報總編李夢陽就「耿直」的道:「湯總編,八百萬兩的債券不是那麼容易賣的。你吹出花也沒用,關鍵在於大寧都司是否有金、銀礦。」


    「是啊。」

    「李總編說的是。」

    湯玄策恨不得用眼神當刀把李夢陽捅幾刀。你麻痹的!區區文學報,日發行量不過一千餘份。早晚弄死你。

    不說真話會死啊?

    …

    …

    初十的下午,張昭帶着由研究三院鑄造出來的「袁大頭」進宮面聖,暢談一個時辰才出來。

    弘治十五年七月中旬,張昭當時還在薊州鎮的各出營寨、堡壘到處跑,弘治皇帝下令鑄造一批弘治通寶,就是銅錢。這讓張昭想起「袁大頭」來。

    自古以來中國就缺銅。在明代用銀本位之前,中國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使用銅錢作為主要貨幣,而漢唐時都是缺銅缺到想死。

    此時,明朝依舊在通行通寶,只是流通的不那麼頻繁而已。鑄造某個年號的通寶,更多的是作為皇帝登基後的一種儀式。

    現在民間的貨幣,大部分使用白銀交易。更小額的交易用之前幾代皇帝發行的銅錢就夠用。還有朝廷大量發行的寶鈔:一貫當十文使用。

    「袁大頭」是袁世凱頭像的銀幣的通稱。張昭哪裏畫的出袁世凱的頭像?他倒是想用弘治皇帝的像,只是得先徵得皇帝同意才行。所以,他鑄造的銀元,只是重量、比例和袁大頭一樣。

    其一枚的重量為7錢2分,含銀量為庫平純銀6錢4分零8毫(6.408錢)。材質是銀佔89%,銅佔11%。

    袁大頭是銀本位下幣制改革的利器。因為,袁大頭的真偽分辨非常簡單,容易上手,老少皆宜。十分便於流通。

    弘治皇帝答應考慮考慮,他需要徵求重臣們的意見。

    張昭突然思路落到這袁大頭上面,還因為大寧都司土地上金、銀礦的事。試想,金、銀礦拍賣出去後,由大明商人經營。那挖出的金銀流向何處?

    很明顯,最佳答案應該是流向國庫。但是商人是做生意的,你拿什麼置換這些金銀?

    明朝的紙幣信用早就破產。而大明皇家銀行的銀票,暫時還沒有貨幣功能。

    所



  
九悟推薦:  奮鬥在紅樓  我來做明帝  重生之世家子弟  從歌手開始的人生  神豪從系統抽獎開始  恰我少年時  
隨機推薦:  我真的是反派啊  九死丹神訣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蘭若仙緣  醫婿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明帝國的崛起"
360搜"明帝國的崛起"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