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涉天子無小事。張昭於臘月二十四日進宮面聖的消息瞬間就傳開。
天子見誰,其實並不算是太大的事。比如,到禮部尚書張升這個層次,天子見個大臣他就要緊張,那還干不幹活?
但是,張昭面聖的消息之所以迅速在京中傳開,主要有兩點因素。
其一,參與人物和時長。
天子是在皇后、永嘉公主在場的情況下召見張昭。這就不是一般的親近。
這種待遇文臣想都不要想。文臣和皇帝,不管關係多麼親近,私人關係頂天就是到「帝師」這一條線。張昭這屬於武勛、太監特有的榮耀:近臣。
但是,有那個武勛能夠在皇帝面前談笑風生近兩個時辰呢?
注意,「談笑風生」這個詞不是憑空猜測的,而是宮中的太監們嘴裏流傳出來的。
地位如英國公張懋,替皇家掌握天下兵權,確實能夠和皇帝單獨密談兩個時辰,但肯定是談國家大事,要談笑,那怕還是有點困難的。
英國公再怎麼是人精,他都已經六十多歲,要和三十二歲的弘治皇帝談四個小時的閒話,那基本不可能。
而如李廣(已故)、崔元、裴貫中等人固然是可以和天子談笑,但這都是些無關緊要的小人物,類似於府里養的清客。
張昭是以什麼身份?國朝統兵的大將啊!而且是排位第一的大將。這個排位第一,分別是名望:他現在公認的「名將」。
當然,這個名將,張昭自己知道有多少水分。自打曾文正公之後,文人統兵,跟着他學就可以了。
二戰時就有幾個比較像的例子:擊敗沙漠之狐隆美爾的蒙哥馬利。還有美國那一票所謂的「名將」,什麼艾森豪威爾之流的。美國人編的歷史書連華盛頓那種貨色都是最偉大的將軍,而且排名第一。真尼瑪不要臉。
華盛頓作為美國的政治人物,開國領袖,其功績要承認。但他指揮打過什麼仗,水平怎麼樣,自己心裏沒點逼數?大把的史料寫的清清楚楚。
還有,吹的牛逼上天的五星上將在彭總面前還不是跪?主席就說了,他們就是個紙老虎。
所以,這種偽名將,歸根結底的秘訣,就是曾文正公的六個字:結硬寨,打呆仗。
說的再透徹點,就是拿國家實力(人力、財力、兵器)硬堆出來的勝利。
張昭雖然心裏不認可這種「名將」,但他自己確確實實就屬於這類人。所以,他一到戰場上,絕不插手具體指揮,只關心全軍的戰略,物資儲備、運輸。
回歸正題。
其二,張昭被人為大明朝排位第一的大將,還在於他手中的實力。新軍一出,誰與爭鋒?
所以,歸納起來,弘治皇帝和張昭談了近兩個時辰,傳遞出來的就是一個確切無比的信息:此人正當紅。
這是弘治朝最靚的仔!
而京中消息傳得如此之快,還有第二個原因。張昭身上牽扯的事情太多。
這並非是說張昭最近又開始上跳下竄。而是,戰勝朵顏三衛之後,朝廷有一系列的事情要「收尾」:把大寧都司和各種好處要切切實實的吃下去。
張昭職責所在,不斷的提出新的建議。涉及到:資源法,銀元推出,都司制度改革、薊鎮軍整訓、兵器更換、大寧都司架構、廢除匠籍、對奴兒干都司的策略、移民等等。
瞧瞧,這都多少事?
眾朝堂大佬們難道就不關心弘治皇帝答應了沒有?
別看此時明朝的文官集團力量非常大,但要說能獨立執政,那是在騙小朋友。
明朝文官最巔峰的大佬:楊廷和(他當了幾十天沒有名頭的皇帝),張居正。
張相公的輝煌履歷和事跡就不必多說了。他幹了十年的攝政王。
但是,楊大佬需要太后的名義,張相公需要太后、內廷大佬馮保的配合。所以,這天下還是姓朱。
現在還是弘治朝,且弘治皇帝已經執政十五年多。
弘治皇帝如果私下裏應允張昭某些建議,對廟堂諸公來說會非常麻煩。他們拿什麼名頭去阻攔呢?總不能因為不合他們的心意就真的「乞骸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