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塵瀾覺得這題實在難以作答,只需進入官場,所有的士大夫都或多或少會產生,對權勢、對錢財、對美色,不一而足。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人非聖賢,七情六慾乃是常情,又如何能抵禦得了那些誘惑?然而,有卻並不能讓你肆無忌憚,不擇手段。
人之所以為人,便是能約束自己,堅守自己的道德底線,否則豈非與畜生無異?
讀書人飽讀詩書,學習聖人之道,便是為了更好地約束自己。士大夫也都是讀書人,常被聖人之言薰陶,然而當他們違背自己的道德,衝破自己的約束之時,往往比一般人更為出格。
士風不正,欲求無邊而見識短淺。所有的官員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私心甚重,自然會將朝廷和皇上放在自己的利益之後,皇上或許是對朝中的亂象有感而發。
那些官員只想追名逐利,你來我往,暗下黑手,對皇上和朝廷又能有多少真心?然,此事有解嗎?
不!杜塵瀾認為無解。將才所言,七情六慾是人之常情,貪念也是人性中的一部分,該如何捨棄?若能無欲無求,那早已成了聖賢。
如今朝中,清廉之官並非沒有,但寥寥可數。而這樣的官員,在朝中可有地位?皇上可能重用?
非也!他們只會受到同朝為官的官員排擠,甚至連皇上的面都見不着。
旁人三年任期滿就能高升,然而你若是不同流合污,那就一輩子挪不了窩。更甚至,哪日見你礙眼,你又毫無根基,那便只能給別人騰地方了。至於你最後的歸處,想來只有閒雲野鶴。
若拿世家舉例,那就更不可能了。世家之中,哪有清廉的官員?他們之所以能成為世家,自然少不了人情往來。
皇上此言,杜塵瀾結合時政,私以為會有怨憤的情緒在裏頭。但對杜塵瀾來說,這恰恰是皇帝無能為力的表現。
當然,杜塵瀾也並非覺得這些官員所作所為是為正確。但這是人性,誰都無法改變。
當你身處這亂象之中,你能做到的就是改變自己,不要試圖去改變別人。
身為帝王,權衡之術十分重要。只要朝中互相牽制,皇上掌控大局,不說高枕無憂,也不會如現在這般被動。如今朝中看似三足鼎立,其實這對皇上是有好處的。
當年那攝政王一家獨大,就連皇上都要仰其鼻息度日,怎一個慘字了得?若是讓皇上直接與攝政王對上,那便只有吃虧的份兒,也容易疲累。
既然如此,不若再扶持一方,讓其雙方互斗,皇上坐收漁翁之利才是最好的辦法。而朝中三足,卻有一足出於弱勢。
這一足並非指皇上,而是指楚王一脈。楚王一脈不敢明面上使計,只敢暗地裏下手,這就造成了明面上還是皇上與攝政王對立。
攝政王勢大,這等局勢對皇上自然不利,因此皇上也時常覺得疲憊與棘手。而楚王一脈又隱於暗處,時不時地進來攪個渾水,吃盡了好處。
杜塵瀾之前仔細分析過,皇上如此被動,便只有兩個法子解決暫時的困境。一是想方設法將楚王一脈引到明處,這才有三足鼎立的意思。廣西
就如之前那次邊關冒領功勳和獎賞一事,爆出了楚王和太后一脈的野心,還讓他們損失了不少勢力。日後,便可效仿此法,想方設法將楚王一脈拖到明面上。
然而,據杜塵瀾所知,此事卻非皇上的手筆,而是攝政王為了日後做打算,想在朝中安插自己的勢力,順便將了楚王和查太后一軍而已。
且又為皇上表了忠心,偏偏皇上還得表彰攝政王。縱使皇上能安慰自己,楚王一脈損失了不少,是大好的事兒,但最後從填補上的官員來看,皇上也沒佔着多少便宜就是了。
攝政王一出手,就將楚王一脈拔出蘿蔔帶出泥,元氣大傷,可見攝政王確實能力非凡。
二是扶持一方勢力,並不一定得與皇上是一條心,只需有能耐即可。攝政王若是被其牽制住,哪裏還有精力與皇上對抗?再藉機休養生息,培養自己的勢力,此法才是最上策。
並且此法還能讓楚王一脈捉急,插手不易,便是一舉三得。
三足鼎立,其中任何一足,都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