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景憑藉壓倒性的軍事實力,成功壓服了整個柤中地區,但這並不意味着就此萬事大吉,相反,真正的考驗在後面:
清查人口、丈量土地、編戶齊民、設鄉置亭,安撫蠻夷等等等等,要做的事情非常多, 而且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發騷亂。
劉景原本計劃至少要在柤中停留數日,以確保諸多舉措能夠順利展開,奈何計劃趕不上變化,他現在不得不提前返回襄陽。
若僅鄧芝歸來,劉景倒也不急於回去,但天子使者也來到了襄陽, 那就不能耽擱了。
劉景只好留諸葛亮、龐統負責柤中善後事宜,隻身北返。
次日, 劉景趕回襄陽,首先見了天子謁者,領受印綬,而後召見鄧芝詢問北方之事。
「恭喜將軍再添佳子。」鄧芝已知族妹鄧瑗又為劉景誕下一子,是以一見面就向劉景道喜。
「哈哈,同喜、同喜……來,伯苗,坐我身邊來。」劉景招鄧芝與自己同席,共坐一榻,這樣既方便交流,亦彰顯榮寵。
劉景親自為鄧芝倒上一杯茶,笑道:「伯苗,也恭喜你,被國家拜以襄陽太守,榮登兩千石。不過徐元直若是知道南郡遭到拆分, 恐怕不會感到開心。」
徐庶自被劉景任命為南郡太守, 治瘟疫、撫民生、辟賢良、平盜賊,又在大軍北上後,輸調谷帛,前後不絕,使大軍衣食無憂,做的是寇恂在河內之事。
結果沒有得到獎賞也就算了,地盤反而無故縮水三分之一,人口更是直接腰斬,就算是泥人恐怕也要大為光火,何況徐庶?
鄧芝不禁苦笑道:「我也沒想到國家竟會分南郡以授之,回到襄陽當日,我便親自修書送往江陵,向徐元直解釋原委。」
「如此我就放心了。」劉景點點頭,鄧芝性情剛簡,不飾意氣,徐庶早年尚氣任俠,也是個急烈性子,劉景唯恐二人因此事失和,現在鄧芝主動寫信和徐庶勾通以化解矛盾, 那是最好了。
劉景拍拍鄧芝肩膀, 畫餅道:「伯苗, 你與元直皆有佐世之才,當同心協力,與我共圖王霸之業,如潘承明一般,執掌一州,督司萬里,也不過是早晚的事。」
鄧芝頷首道:「此番入許都,所見曹操黨羽遍佈朝野,忠義之臣,不得伸張;部曲圍守宮闕,外托宿衛,內實拘禁。國家大小事,曹操一言而決,天子傀儡而已,與王莽如出一轍。以我看來,曹操專制朝權,威福由己,終不久為人臣,天下能制曹操而興漢室者,惟將軍一人耳。」
「要制曹操,談何容易!」劉景輕聲嘆道,「曹操今雖受阻於黎陽,然袁氏兄弟勢不兩立,終非其對手,不出數載,曹操必蕩平北方,屆時帶甲百萬,麾鉞南指,江漢為池,何以匹敵?」
「曹操勢大,以荊交二州之地,確實力有不逮。」鄧芝同意劉景的判斷,隨後向劉景建議道:「益州戶口百萬,國富民盛,天府之土也,其主劉璋闇弱無能,羊質虎皮,虛有其表。將軍何不趁曹操專心北方,無暇南顧,出兵巴蜀,取而代之。屆時合三州之眾,足與曹操相敵……」
這不是鄧芝第一次提出西取巴蜀了,早在兩年前他初投劉景時,就提出「先並荊北,再圖巴蜀,北聯韓、馬,東和袁、孫,勤王許昌,還於洛陽」的計劃。
劉景搖頭道:「我與劉季玉素無恩怨,況且劉季玉亦是漢室宗親,方今漢室多難,我等宗室正應該精誠合作,共保社稷。如今北有大敵,豈能蕭牆於內,做出令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來?」
劉景之所以不同意鄧芝的計劃,當然不是他口中說的那般冠冕堂皇,單純是因為劉璋安分守己,對他沒有威脅,攻之則平白為自己樹一大敵,得不償失。
曹操乃劉景心中首要大敵,孫權則次之,與曹操開戰前,定要先除掉孫權,所以劉景下一步戰略必是順江而下,吞併江東。
不過眼下畢竟與江東有盟約,不便暴露真實意圖,只有和劉景心意相通的諸葛亮一人知曉。
鄧芝不由急道:「將軍若不取,則巴蜀恐為劉備所乘。」
劉景不為所動,歷史上劉備之所以能夠奪取益州,是因為他擁有半個荊州的地盤,軍事實力比起無法有效整合益州的劉璋也不差多少。
第四百七十五章 妹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