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鶴樓坐落於武昌,巍然聳立於蛇山之巔,瀕臨萬里長江。一筆閣 www.yibige。com 更多好看小說遠遠
望去,鬱鬱蔥蔥的樹林中,黃紅色的高樓盤山聚水,氣勢極為雄偉壯觀。
三國時期,黃鶴樓只是夏口城一角瞭望守戍的「軍事樓」,晉滅東吳以後,三國歸於一統,黃鶴樓失去了軍事價值。隨着江夏城地的經濟發展興盛,竟演變成為官商行旅「游必於是」、「宴必於是」的觀賞樓,自古享有「天下江山第一樓」和「天下絕景」之稱。千百年來,歷朝歷代文人墨客駐足黃鶴樓,鳥瞰長江美景,飲酒作詩,留下諸多名詞佳句。
其中,最負盛名的,當屬崔顥的《黃鶴樓》,也就是「回到過去的我」留在桃花源石門的線索。
黃鶴樓不僅是觀賞勝地,從北宋至上世紀中期,還曾是道教的名山聖地,相傳此樓為呂洞賓傳道、修行、教化的道場。《道藏·歷世真仙體道通鑑》言:「呂祖以五月二十日登黃鶴樓,午刻升天而去。故留成仙聖跡。」
唐代《元和郡縣圖志》記載:孫權始築夏口故城,「城西臨大江,江南角因磯為樓,名黃鶴樓。」指明黃鶴樓以軍事目的而建。不過,據《極恩錄》記載,此樓原是酒樓,並有個神異色彩的傳說。
《江夏縣誌》所引的《報應錄》描述,南北朝時期,有位姓辛的商人,建個酒鋪,以賣酒為業,生意不溫不火。好在辛老闆為人淳樸忠厚,買賣做得童叟無欺,倒也能維生餬口
話說夏日正午,酒鋪外站着一位身材魁偉,衣着襤褸的乞丐,神色從容地問辛氏:「可以給我一杯酒喝嗎?」
辛氏沒有絲毫怠慢,急忙盛了一大杯酒奉上。乞丐將杯中美酒一飲而盡,高呼「好酒」揚長而去。店小二本想阻攔要錢,卻被辛老闆阻止:「一杯酒而已,都有不容易的時候,何須放在心上。」
誰曾想此後,乞丐每天正午,都來討杯酒喝,既不言謝也不逗留,引得店小二也好、食客也罷,諸多不滿,幾次要收拾乞丐。
唯獨辛老闆,絲毫沒有厭惡惱火,乾脆親自端酒等候,畢恭畢敬將酒送至乞丐手中。
如此過了半年,這一日,乞丐喝了酒,用烏油油的袖子擦着嘴:「我欠你半年酒錢,沒錢還你,就送你一幅畫吧。」
未等辛老闆推辭,乞丐從用來乞討的竹籃里拿出一枚橘子,用剝了的皮,在牆上畫了只仙鶴。因為橘皮是黃色,所畫仙鶴自然也是黃鶴。
畫畢,乞丐端詳片刻,滿意大笑而去。自此,再沒出現。
店小二嫌黃鶴畫得腌臢,污了牆壁,正要擦掉,辛老闆卻視若珍寶:「這不是一隻黃鶴,而是一顆知恩圖報的心。」
正巧,有桌客人,酒至微醺,吟詩高歌助興。
不可思議的一幕出現了——那隻畫裏黃鶴,隨着歌聲,合着節拍,翩翩起舞,着實異景。
自此,辛老闆的酒鋪名聲大噪,慕名而來的客人絡繹不絕,生意也愈發紅火。辛老闆由此積攢了很多財富,成了當地富豪。
更難得可貴的是,辛老闆並沒有因此得意忘形,待客更加謙恭。遇到災年,開鋪施粥賑災,接濟災民,深得百姓、官紳、文人雅士尊重。
十多年過去了,辛老闆每天正午,都會站在酒鋪前,望着贈畫乞丐當年所來方向,端酒等候。
直到有一天,乞丐依然衣衫襤褸,唱着歌飄然而至。
辛老闆大喜:「恩公,您賜我一生用不盡的財富,我願供養您,竭盡所能滿足您的要求。」
乞丐「呵呵」一笑:「窮而不失禮,富而不忘本。如此品性純良,這些錢財,本就是你該得罷了。不過呢,我的寶貝坐騎在這裏待得久了,也該隨我而去。」
說罷,乞丐從腰間抽出笛子,吹了首曲子,旋律美妙至極,竟不似人間凡樂。
須臾,朵朵白雲自空而下,畫中黃鶴隨着白雲飛到乞丐身旁。乞丐愛憐地摸着黃鶴,跨上鶴背,騰空而去。
辛老闆為了懷念這位仙人,用賺下的銀兩在黃鵠磯上修建了一座樓閣。起初人們稱之為「辛氏樓」,後來便稱為「黃鶴樓」。
崔顥的千古佳句《黃鶴樓》,也是因此傳說,興之所至,揮毫而成。
「月餅,除了那個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