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中爆發的第一波豬瘟,貌似來得快,去得也快。
隨着江右省和岷省發病的生豬相繼被處理後,局勢表面上得到了控制。
因為是局部地區爆發,而且對疫情認識不足,在全國養豬界並沒有引起太大的恐慌相對於隱性的豬瘟,持續低迷的肉價才是令養殖戶頭疼的問題。
但有識之士已經敏銳地意識到,這波豬瘟不太尋常,醫療防疫的壓力隱隱提升,生豬養殖業內有一種風雨欲來的壓迫感。
譬如高盛,其投資的生豬產業鏈下游的屠宰加工企業還好,無論豬肉行情怎麼變,運營都相對穩定;但與上游養殖企業嘉穀農牧的對賭,就出現了極大的變數。
就像胡志立擔憂的那樣,這可能只是一個開始。
大規模生豬疫情的爆發,對高盛而言,有好有壞。
如果真的出現大規模爆發的情況,豬肉價無疑會應聲而漲,「豬在天上飛」,而且可以預估上漲的幅度不會小。這樣一來,嘉穀農牧完成對賭指標的可能性大增。
當然,除此之外,也會出現另一種情況嘉穀農牧的養豬場也感染了豬瘟。
雖然嘉穀農牧的養豬場在這一波突如其來的豬瘟中安然無恙,但花無百日紅,相信即使是嘉穀農牧,也不敢保證在下一波豬瘟中能有同樣的表現。
養殖業就是這樣。可能一兩年的嘔心瀝血,一場疫情來襲,就連根毛都不剩了這種情況下高盛甚至可以提前宣佈嘉穀農牧養豬場的股份到手了。
局勢因為一場看似不太嚴重的疫情變得撲朔迷離,輸贏與否很大程度上是要看各自的運氣了。
同理,高盛的壓力有,嘉穀農牧的壓力更大。
這是嘉穀農牧第一次近距離直面疫情,雖然倖免於難,還順手賺了一波快錢,但實實在在感受到了一波防疫壓力,以至於嘉穀農牧養豬場下一步的擴張計劃都起了波瀾。
「我覺得,嘉穀農牧養豬場『大干快上』的計劃還得好好斟酌斟酌。」在討論養豬場未來兩年發展路線的會議上,李東亮略顯猶豫地說道。
按照原本的計劃,嘉穀農牧在融資後,將規劃建設一個年出欄生豬百萬頭的單體養豬場,這必將是國內最大的單體養豬場,沒有之一。
這個養豬場建成後,嘉穀農牧的養豬規模將直接翻倍。李東亮在計劃出台之初還覺得興奮不已,但親身經歷過這波豬瘟後,他的想法發生了一些改變。
身在養豬業,方知養豬苦。都說養豬門檻低,進了這圈子的人只能無奈一笑。進入養豬業,不是隨便「擇一方地,建一個豬舍,進幾十頭豬」就可以安心把豬養大等着收錢了。
在這場豬瘟中,李東亮看過太多的悲劇:養得肥肥的豬,想着明天或過幾天就可以變成付出的回報,卻不想一場豬病,就讓自己「竹籃打水一場空」。這種感受,不是養豬人,怎懂其中味?
嘉穀農牧的養豬場是幸運地躲過了一劫,但無論是集團還是實驗室的分析,這波豬瘟都不是一般的豬病,雖然來去匆匆,但因為沒有適用的疫苗,後續傳播爆發的風險極大。
非常時期,一切必須謹慎。
李東亮坦言自己的擔憂:「我覺得可以適當地降低養豬場的養殖規模。單體百萬頭規模的大型養殖場,在養殖風險的分散上確實存在着較大的劣勢。」
但是也有人不贊同改變原計劃。
王昱業就皺眉道:「別忘了我們跟高盛還有對賭,時間拖得越久,對我們越不利。何況,我們嘉穀包括牧場和禽畜養殖場在內的養殖場,一直以來在疫病防治方面都做得極為出色,從來沒有在這方面出現過問題。」
將單體百萬頭規模的大型養殖場,改為單體十萬頭或數十萬頭的養殖場,不單單是數量上的劃分,還要考慮到選址的分佈、飼料原料的採購安排、銷售市場的規劃等等,還有管理協調上增加的難度……這對於要爭分奪秒謀發展的嘉穀農牧來說,不啻於增加了一倍的工作量。
王昱業要從整體上考慮,不管怎麼說,他都不願意讓嘉穀農牧養豬場的股份落入高盛之手,所以按照規劃完成發展目標,是贏下對賭的基礎。
但李東亮搖頭說道:「上百萬頭的養
第252章 豬若安好,便是晴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