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百姓紛紛離開廣場避雨之時,在公子佳人在樊樓內相互依偎時,在暴風雨悄然凝聚力量之時,鳳炎都城外的碧珍江依舊不聞不問,奔流不息。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碧珍江幾乎橫越半個趙宋王朝,不僅為兩岸百姓帶來飲用生活之水,養育了數百萬的黎民百姓,更是以其奔流不息衍生的航運之力,成為趙宋的主要交通要道之一,成為無數人謀生的主要場所之一。
碧珍江的支流眾多,哪怕是流經鳳炎都城時,已近河流中下游,但仍有不少的支流匯聚於此,容納進大江懷抱,繼而奔赴入海。
大海之大,在於納百川;大江之長,在於容百流。
哪怕是一條微弱的小流,其目標也是想融入碧珍江,去擁抱更壯闊的世間。
在都城外三十里外的碧珍江上,有一條水量並不充沛的起初沒有名字的小支流。這條支流水量並不充沛,幾乎淺可見底。不過,想來一場暴雨過後,這條小支流的流水將會暴漲不少,其時也會水漲船高,迎來不少的生意。
雖然是小支流,但由於靠近一片頗為旺盛的山林,因此倒有不少的伐木匠人在此以伐木為生。他們從山林中砍伐有些年歲的粗壯樹木,削去枝葉之後便運輸到都城或別的州府,賺取微薄的利潤。
但這支流水淺不利於行船,更不方便裝卸,因此伐木匠人便想到了一個法子,直接把那些粗壯的樹幹扔到河中,讓其順流而下,再半途撿起重新裝船運輸出去。
這些樹木從山林上游順河而下,猶如魚兒一樣暢遊於江水中,當地的人見怪不怪之後,便把這條沒有名字的河流稱呼為木魚河,也算是頗為應景。
這些木魚般的樹木會在河流的一個大拐彎處擱淺後難以前進,幸好過了這個拐彎便可行船。因此,便有人相中了這個拐彎,在此停船靠岸,把那些樹木一根根重新從水中撿抱起來,堆砌好放到船上,再運輸到需要的地方去。
久而久之,這些伐木匠人和運輸之人,便逐漸形成了一個江湖小幫派,名為河魚幫。
河魚幫,居於木魚河之上,以伐木運輸為生,是江湖眾人抱團取暖的典型。
此地距離繁華的都城頗遠,而且伐木本就是勞累活,除卻一些迫不得已的落魄之人,也不會有多少人來此謀生。
自從河魚幫建立之後,集結了伐木匠人和一些落魄弟子,也不過是一百來號人,三分之一負責於上游伐木,三分之一負責於河流拐角處裝卸木魚,三分之一負責行船運輸到各地。如此分工合作,雖然不能發家致富,但勉強也可以混個飯飽。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木魚從木魚河來,游呀游向更廣闊的世間,替弱小的河魚幫看了世間一眼。
這樣偏僻的支流本來無多少人打擾,這樣弱小的幫派本來無多人惦記,這樣百來號人本來無多少人在意。
直到那一天,小說家附屬四大門派之一的烈刀門深夜來訪。
當那些普通的伐木匠人拿起手中的砍柴刀奮力反抗,依舊被烈刀門弟子輕而易舉地擊敗,當他們的幫主,一個修聖道的練武之士被烈刀門少主輕易地打傷,這個小小的河魚幫,再無反抗之力,成為了烈刀門的附庸。
本來,眾人還心中念想,傍上了這樣一個大豪門幫派,可以有更好的機遇謀生。確實也如他們所料,自從歸順烈刀門之後,河魚幫的弟子人數翻了兩三倍,如今幾百號人的小幫派,伐木更多,甚至還新置多了三條運木船,呈現出一片蒸蒸日上的好景象。
就在河魚幫上下以為好日子到來時,有些人卻發現了烈刀門的勾當,也終於知道了烈刀門為何會看中他們這個小地方。
一直以來,他們運輸的是木材等死物,可是自從烈刀門來了,他們除卻運輸木材,偶爾協助烈刀門運輸油脂等生活用品,更是做着運輸活物的勾當。
那些活物,是一個個年紀幼小的孩童。
而這些運木船,把那些鮮活的孩童,當做木材來運輸。
有人良心過意不去,於心不忍便悄然離開,卻無一離開死在了離去的路上。
自此,無人敢逃。
河魚幫就在烈刀門的關愛之下,蒸蒸日上的同時,也變得再也不是那個純粹的以伐木為生的江湖小幫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