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餘人都是麻木的,這種悲情故事隨時隨地隨處都在發生,他們早就對此漠然,無動於衷。
臨走之前,袁紫煙還是偷偷遞給那個女人懷中的孩子一塊乾糧,女孩張口就狠命的咬了下去,等到袁紫煙再回頭看時,那塊乾糧竟然已經被她完全吞到了肚子裏去。母親當然是咽着口水先讓孩子吃,一直試圖分一口的父親則不停咒罵,餓死鬼托生,也不知道給老子留口吃的。
一路之上的情況大同小異,雖說還沒有餓死的,但若是事態繼續惡化的話,引發的後果還是難以估計的。
李世民餓了便啃幾口乾糧,渴了便喝幾口河邊之水,眉頭一直皺成個大疙瘩。
「聽說這次大旱十年不遇,怕是有什麼說法吧?」路旁一位人閒着沒事兒扯閒。
「天下紛亂,死了多少人,當然是老天懲罰。」另外一名半百老人說道。
「隋煬帝在的那會兒,一直是風調雨順,到了李唐這裏,旱澇不斷。」
「噓,這話可不敢亂說,是要被砍頭的!」
「嘿,人都要餓死了,還怕砍頭嗎?」
「哎說來也是,咱們這位皇帝,可是個狠角色。太子齊王都被害,聽說太上皇也被軟禁了起來。」
「我還聽說,太上皇的日子不好過,吃喝還不如咱們,飢一頓飽一頓,只怕是病死了都沒人知道啊!」
……
妄談國家大事是老百姓的通病,眾人都忘了飢餓,湊在一起七嘴八舌,嘁嘁喳喳個不停。
侍衛們面現慍色,暗中拔出了刀,卻被李世民嘆了口氣制止了,袁紫煙卻笑道:「有了這些談資,倒是忘了肚子餓。世民,你也算是功德一件啊。」
「哼,他們議論的又不是你!」
「嘿嘿。自古成大事者莫不是毀譽參半,我倒想有你這水平,無奈能力有限,根本做不到啊。」
李世民苦笑着搖搖頭。鑑於安全問題,一行人並未走遠,而是就這麼沿着長安周遭視察。越往北,情況越不容樂觀。
當然也發現了些胡吃海喝,不顧百姓生死的官員。多半都是與皇族沾親帶故之人,李世民命人一一記下他們的名字,嚴懲不貸。
天氣愈發的炎熱起來,旱情帶來的後果也就愈加嚴重。李世民走到哪兒,政務就辦到哪裏,主要是針對旱情。
開倉放糧是必不可少的,好在除了關內,其他地方的收成還算不錯,可以勻一些過來。於是那些作廢的大鍋又開始生活煮粥,百姓們排起了長隊。然而僅僅如此是遠遠不夠的。
受災百姓足有幾十萬之眾,每張嘴都需要吃飯,對糧食的需求巨大,開始各地還都表示支持,再後來就有些心不甘情不願,以各種理由推諉,運送至長安的糧食越來越少。
禍不單行,還有不少山匪賊寇趁火打劫,把糧車劫走,百姓剛剛對李世民建立起來的信心又銳減下去。
「世民。你怎麼這麼年輕就有了白頭髮?」一天清晨,袁紫煙脫口而出。說完就後悔了,李世民現在還不到三十歲,每日辛勞。未老先衰很正常。
「歲月不饒人,以前總是大肆揮霍光陰,如今看來,恨不得一日當做三日來過,總覺得時間不夠用。」李世民由衷的說道。
「世民,咱們出來都一個多月了。各地情況都差不多。眾人拾柴火焰高,還是回去再想想辦法吧。」袁紫煙建議道。
「嗯,朕正有此意。糧食只怕是要不出來了,還得動員王公大臣捐助,重金購買方可。」李世民說道。
李世民一個多月不在宮中,朝臣們每日都是提心弔膽,一是擔心皇帝在外遇到不測,好容易安定下來的局面又被打破;另外,還是擔心太上皇趁機奪權,再度掀起腥風血雨。
好在是風平浪靜,每天都能收到皇帝的平安信,太上皇也穩坐大安宮,並沒有任何異常。其餘大臣們都是按部就班,各做各的工作,井井有條。
如果說宮中最難過的人,當屬長孫皇后。半個月過後,她的身體狀況並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只得繼續靜養。皇帝多日出宮不回,女人們想到的便是便宜了那袁紫煙,長孫皇后正處於孕期,當然也會格外敏感,每日胡思亂想不利於胎兒成長,喝的藥比喝的水都多。
此時的長孫皇后已經懷孕八個
第三三七章 毀譽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