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也感到比較意外,綜合起來,也就這兩個皇子目前的綜合得分比較高一些,其餘人都沒有想過。
「國師是指?」
「晉王李治。」袁紫煙淡淡道。
所有人都吃了一驚,停留在他們印象當中,晉王還是那個動不動就哭鼻子的小孩兒,怎麼突然之間就被推到了立儲的風口浪尖上?
「陛下,晉王品行相貌才情俱佳,但性格柔弱,去歲祭奠文德皇后,眾人之間還曾痛哭一番,難為君主?」蕭瑀提出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蕭大人,男兒有淚不是罪,試問在座各位,誰沒有哭過?難道哭幾聲就說明性格軟弱了嗎?」袁紫煙環視眾人,又說道:「治兒愛憎分明,是真性情。文德皇后仙逝多年,而治兒卻視其為在世,若比仁孝,諸皇子當中沒有一個可以比得上晉王。」
「但晉王學識不如魏王,武藝不敵吳王,棄優而擇,似有不妥?」房玄齡也忍不住提出質疑。
「房大人,如果以陛下的標準來擇選太子,只怕是皇子當中也挑不出一個來。」袁紫煙先給李世民戴了頂高帽子,又接着說道:「治兒在四歲之時便心懷天下,語出驚人,想必陛下以及當時在場的大人們都記憶猶新,且如今太平盛世,不需要馬背上拼殺江山。咱們說的實在點,多少唐初的武將們,現在無用武之地,我聽說尉遲恭都開始養貓了呢!」
哄,眾人大笑,長孫無忌面帶凝重之色,太子之位可不是隨口指定,上前一步,目光如炬,直視袁紫煙:「國師今日語出驚人,試問所推舉之人,偏偏是晉王呢?」
「治兒嫡出皇子。相貌俊朗,仁孝無雙。也許是哥哥們的光環太過奪目,所以常常讓諸位疼愛皇子們的大人以為,治兒還是當初那個哭哭啼啼的小孩子。」袁紫煙略作停頓。動情的說道:「陛下重情重義,最希望看到的是兒女團結安泰,雖太子謀逆,依然留其性命。治兒良善,他做太子。可保兄弟平安,若是換做他人,實在難說會有怎樣的結局。」
李世民周身一顫,眼中瞬間閃出一點淚光,這句話才真正觸動了他,李恪背後是前朝實力,而魏王排擠太子,也有不少人敵視,否則怎會有彈劾他的奏摺接連而至?反倒是不爭不搶的李治,或許真的是最佳選擇。
李世民雖然有所動搖。但是依然沒有下定最後的決心,心亂如麻的宣佈退朝,此事再作商議。
群臣們議論紛紛,重心自然是晉王李治。而李世民之所以拖延幾天,其實還想再觀察下,幾個兒子在得知成為太子人選之時,究竟是何反應。
對於李治,袁紫煙早就有所安排,凡事有武媚在旁邊指點,不會有大差錯。李治卻不以為然。他認為兩個哥哥都比他優秀一百倍,做皇帝的事情根本輪不到他,而且李治本人也對於做皇帝沒有任何興趣,最希望的就是能成為一位清閒王爺。琴棋書畫,談笑鴻儒,遠離塵囂。
楊淑妃小心謹慎了一輩子,此時難免心潮澎湃,緊張的晚上睡不着覺。作為母親,她當然希望兒子有萬眾矚目的時候。以前小心做事是怕保不住性命,如今卻有不同,陛下對兒子刮目相看,做母親的當然也要替他爭取一番。
思索再三,楊淑妃還是暗中給李恪去了一封信,大致意思就是讓他心懷悲憫,安靜度日,另外就是些家常關切的話。楊淑妃話外的意思就是,她已得知朝堂動向,仁孝的皇子更受陛下喜歡,所以讓李恪安分守己,不要有其他舉動。由於擔心信件中途被人掉包,所以用詞都很簡單。
華露殿的蕭昭容也敲不下去木魚了,激動萬分。沒想到預言成真,自己的外孫真的有天子之命。於是蕭昭容給李恪也送去了一樣東西,是本手抄寫的佛經,裏面夾帶了一張字條,上面只寫了一句話,苦海行舟,內有玄機。從表面意思理解,那就是讓李恪靜心閱讀這本佛經,修身養性。
魏王自然不用說,自幼被一群人高高捧在天上,此時更是興奮的上竄下蹦,重金結交大臣,為自己拉票。
「煙姨娘,吳王和魏王都在為自己造聲勢,唯有晉王還和從前一樣,不急不緩,真真要急死人了。」武媚跑來找袁紫煙,上來就把李治一通數落。
「呵呵,做不做皇帝是他的事情,你着什麼急?」袁紫煙放下手頭的書說道。
武媚的俏臉登時就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