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快馬加鞭,午後的官道上行人稀少,用了比平時略快的時間就到了目的地。筆硯閣 www。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
到了之後,朱高煦並沒去訓練場,而是去了相鄰的臨時軍工廠,這裏經過緊急培訓的工匠,拿着更精確的各類工具,早已開始了正式的生產。
得益於他們原有的能力,加上標準化的生產方式:並不需要他們去掌握所有部件的生產工藝,每個人只要做自己最擅長的部分就行。迅速的形成了生產力,而且效率也是提高了許多,這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生產管理的巨大進步。
雖然臨時軍工廠的人數擴大了近十倍,但是這產量並沒有同比例的提高到十倍,因為之前匠作坊生產的時候,直接就是使用的最好的材料,那可都是王府庫存的百鍊精鋼,而現在只能是內部自行生產。
一方面便宜好多,另一方面要多少有多少,外界那些能夠勉強達到標準的材料,不僅價格貴,而且還不能夠保證產量,綜合考慮當然是自行生產來的合算。
還好當時匠作坊的工匠們,多多少少的都受到了系統的影響加成,基本上都成了新成立軍工廠的技術骨幹,能夠帶領匠人們,把所需要的材料製造出來的。
只是這都需要時間,除了燧發槍最簡單的木質部分外,其他部位的材料,不論是兵部還是內官監撥付的鋼鐵,基本上都是達不到要求的——雖然這些放在這個時代,都屬於上好的鐵料了,並沒有給他來個以次充好。
這就要求這次撥付的所有鐵料,都需要軍工廠進行二次加工,否則就達不到強度要求,強行使用的話,輕則壽命降低,重則就是出現炸膛事故。
對此,朱高煦特意交代龐富貴,寧願多耗費時間,也不允許出現一丁點兒的殘次品,而且設定了責任追究到人的制度,每一個部件都要刻上製造工匠的姓名,一旦出現問題直接追究到人。
出廠交付部隊之前,所有的燧發槍都要經過嚴格的射擊測試,只有完全合格的產品才能夠正式交付。
朱高煦可不想因為利潤問題,而至大明千秋萬代於不顧!
為何後來大明的部隊儘管裝備上了很多火器,但是士兵們就是不愛用呢?就是因為明中後期的吏治腐敗,導致武器的質量是嚴重不合格,威力小不說還容易自傷,否則質量若是很好的話,誰都不傻,為何會不用呢!
現在臨時軍工廠勉強能夠做到每天日產15-20支燧發槍的樣子,主要是槍管實在是太費時間了,基本上一根槍管需要耗費100-150的工時(工匠干一小時)。
至於之前匠作坊的產量略高的原因,那是因為那些工匠都是被系統開了掛的,而且更是所有人拼了老命搞出來的。
現在朱高煦可不允許他們這樣幹了,時間上按部就班來就行了,千萬不能搞出了毛病來!
半個多月的時間也就生產了不到300支,除了朱高煦的百餘人的家丁隊伍,還抽調試驗部隊中這段時間表現最優秀的200來人,組建了兩個百戶部,也就是兩個連隊!
反正是試驗部隊,朱高煦按照自己的習慣,就照着後世的名字改了,反正就連後來朱棣的神機營也不是傳統的千戶、百戶編制……
還不如按照自己的習慣來呢,以後若是蕭規曹隨,自己也就成了開創了現代軍隊編制的老祖宗了,想必軍事歷史上會留下一筆。不,若是沒有意外的話,朱高煦可能會被單拉出來一章來記敘也說不定呢!
有關實驗部隊的一應大小事宜,朱高煦命人每日都要詳細的記下來,等他過目之後沒問題的話,就呈送給朱棣,既然他老子到現在都沒反對,看來這事基本上是成了。
朱高煦這樣做,一方面是讓老子實時了解試驗部隊的進度,另一方面就是表明自己的心意,這畢竟是從自己的部屬之中抽調而來。
現在更是裝備了如此先進的武器,一定要讓朱棣詳細了解才成,雖然自己是他親兒子,但他不僅僅是自己的老子,還是整個大明的皇帝。
原本朱高煦準備把火藥工坊一同放進臨時的軍工廠的,後來一想還是算了,直接把配方及生產工藝獻給了皇帝老子,有人、有槍、還有彈藥的話實在有點扎眼了。
朱棣對兒子的懂事很是滿意,他現在也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