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

第139章 應王莫敦讓

    安南,寧平。

    此處是莫朝南部邊境上最靠近黎朝的城市,位於平原地帶,往年一貫是富庶之地,水稻一年兩熟,產出頗豐。

    只是這富庶早已是陳年舊事,自從莫黎混戰以來,前前後後打了幾十年,最焦灼的戰場區域便是升龍和清化之間的這方圓兩三百里地,雖說打成焦土有些誇張了,但要想保持昔日富庶卻顯然是痴人說夢。

    六萬大軍齊聚寧平,只需南下百里,便是黎朝核心、安南的西京清化。只是,這一百里卻不好去,幾十年來,莫朝大軍奔着清化而去不知多少次,哪一次拿下了那座城?

    莫敦讓面色沉沉地看着前方,胯下的矮腳馬不急不忙地走着,似乎也不願意南下一般。

    今年不過四十許的莫敦讓乃是莫朝如今的中流砥柱,自去年他的三哥謙王莫敬典去世,朝中各派相爭,到了年底才漸漸決出勝負來,終於在新年過後定下了由他莫敦讓總掌軍政的方案。

    莫敦讓是莫登庸的第七子,不過由於老八死得早,他實際上便是幼子,莫登庸長子莫登瀛繼位後,他逐漸掌權,到了莫登瀛死,莫茂洽繼位,他已經是總攬政務的輔政王、應王殿下了。

    莫登庸諸子之中,最出名的除了長子莫太宗莫登瀛之外,就屬莫敦讓的三哥莫敬典,不過莫敬典不耐細務,不願意去管理國政,這才讓莫敦讓有了今日地位。

    只是,莫敬典對軍權抓得很緊,一直認為莫朝能夠自立,靠的就是軍隊,因此從來沒讓莫敦讓插手,這也導致了莫敦讓在軍中沒有什麼威望。此番他在政治鬥爭中取勝,拿到軍權的第一件事就是立威,因此南征勢在必行。

    為了確保南征順利,他給自己選定了兩名副手,其一是莫朝宗室莫玉麟,他帶領右路軍屯兵文安,目標是南下攻取芒畔、回春,再包抄至清化,與莫敦讓會師圍攻西京。

    其二則是名將阮倦,不過莫敦讓對阮倦不是很放心,尤其是因為阮倦在軍中威望甚高,幾乎可以說是莫敬典以下的第一人,因此莫敦讓不肯讓他做前鋒,反倒留在了後路,理由是避免被鄭松突襲升龍。


    這一次南下,莫朝也算是舉國動員了,除了他這裏的六萬人之外,右路莫玉麟手中有兩萬五千,阮倦手中有一萬五千,這就是十萬大軍了。北方包括升龍城加起來,恐怕也就只剩下兩三萬人。

    莫敦讓覺得自己沒有理由會輸,因為據他所知,南朝一共也就七八萬兵馬,其中還有一部分留在了南部的乂安和順化,西京這邊最多五萬人。

    在莫敦讓看來,哪怕右路的莫玉麟一時不來,他六萬打五萬也不可能會敗,最多不過僵持罷了。而只要莫玉麟一到,包抄之勢形成,這一仗便是有勝無敗,最糟糕的局面也不過就是頓兵清化城下攻不進去罷了,有什麼大不了?

    自己初次出兵就取得包圍清化的戰果,即便拿不下西京,也足夠穩定內部人心了。

    寧平的地形很有意思,它總體來說以平原為主,卻又有不少說起來不大但卻連綿的小山丘,論高度大概多數只有兩三百米,但彎彎曲曲,四下錯落,把好好的平原割裂成很多小塊。有時候一片平原的中間莫名其妙的立着幾座孤零零的山峰,仿佛是點綴其間一般,算是極具特色。

    莫敦讓的大軍,就這樣七彎八拐地在山與山之間的平原行進。

    「應王殿下,前方有河,咱們大軍走了這麼久,兒郎們都累壞了,要不就在河邊修整一番,先埋鍋造飯,下午再走?」

    雖然矮腳馬歷來以行走平穩著稱,但莫敦讓還是覺得骨頭都要顛散架了,聽了屬下將領的話,他也鬆了口氣,就驢下坡地道:「既然士卒疲憊,那就在前方埋鍋造飯。」

    另一名將領看了看前方,建議道:「殿下,末將覺得前方那座橫山地勢古怪,若是有黎兵藏身其後,恐怕有些危險,不如先派人前去查探一番,然後再去河邊。」

    橫山是這將領的形容,那前方的山有些像個大條石被橫放在一片平原中間,而就在山體不遠,便是一條河流。

    莫敦讓看了一眼,搖頭道:「那山雖然古怪,但要藏兵的話,最多也就能藏個一萬多人,我等大軍六萬,何須懼他?只管上前,到了河邊再派人打探不遲。」

    莫軍本



  
雲無風推薦:  宦海龍騰  東唐再續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從特種兵開始的神級背包  董鏘鏘留德記  鮫行天下  都市無敵戰神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