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鄭洛不便出言反對,賈應元終究不能說服帶着密旨而來的高務實,只能憂心忡忡地去安排防務。
高務實知道鄭洛心裏其實也是擔心甚至反對的,便主動告訴他幾個消息,以安其心。
一是俺答死後,京華便以順義王去世為由暫停了兩次小市和一次月市,現在張家口等互市地點附近有大批等待交易的蒙古人,他們都是急切盼望開市的,結果都成了大明手中的籌碼——因為一旦蒙古高層拒絕大明的冊封人選,這些人不僅白跑一趟、白等月余,而且還要面臨生路被斷的後果。
開市十年,有多少人已經離不開大明的「供貨」了?走慣了小路的人肯定能走得慣大路,但走慣了大路的人,可未必走得慣小路。
這就是高務實當年計劃中的「經濟控制」——這十年來土默特部加大了農耕投入,到處墾荒,又習慣於從大明獲得糧食布帛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日常生活用品,眼下又恰好在春耕之前,所以一旦大明卡死糧食輸出和種子輸出,土默特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人要餓肚子,而絕種又代表絕收,半年之內,就一定會出現大規模饑荒!
打仗?那只是沒有其他手段之下的最後手段,而高務實有的是手段!
後世紅朝發展起來之後,經常以「最大的市場」逼得某些人不能不低頭,而現在的大明對於土默特而言,不僅是他們畜牧產品的「最大市場」,還是他們生產生活用品的最大且幾乎唯一的供應商。
你不聽我的?打算餓死一半人嗎?你承擔得起這樣的後果嗎?
當然,這一切還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必須具備不怕對方掀桌子的實力。
通俗一點說,就是不怕對方的戰爭威脅。
為什麼朱翊鈞在指派高務實為冊封順義王全權欽使的同時,還下達了那麼一長串的備戰命令?因為這就是在告訴對方:我要攤牌了,而且我不怕你掀桌子!
顯然,這些舉措都是高務實提醒朱翊鈞之後,他才依葫蘆畫瓢照辦的,否則此時的朱翊鈞雖然已經有了一定的執政經驗,卻肯定還不至於有這樣的周全的準備。
但備戰並不僅僅是給邊臣邊將們打個招呼就算完成的事,隨着朱翊鈞的備戰令下達,京華也隨之動了起來。
除了早就按下暫停鍵的互市,京華開平基地的大批軍火,包括隆慶二式火槍(庫存品)、萬曆一式火槍、四個型號的火炮,以及新近研發成功還沒有量產的「京華飛炮」(早期火箭炮,明朝本來就有類似產品,如神火飛鴉、震天雷炮、火龍出水,尤其這個火龍出水,甚至是個二級火箭)等,也在源源不斷地往北邊各鎮輸送。
當然,高務實還不至於大方到免費贈送,他只是提前運過去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京華商社作為邊境貿易的壟斷型巨無霸,貿易量大到驚人,自然在各地都有足夠的倉庫。
高務實還告訴鄭洛,鑑於宣大山西和陝西三邊等地近年來少經大戰,皇上並沒有計劃給宣大等地多少進攻任務,只要謹守邊關不失,無論冊封事宜進展如何,都是大功。
鄭洛聽罷,果然安心了不少,心中盤算一番,霍然發現,這件事雖然一咋看有些異想天開,但根據雙方所處的形式,倒還真有很大的機會能成功。
而且高務實剛才又跟他說了,皇帝並不要求他們出兵塞外、封狼居胥什麼的,只要守住邊關即是大功。
如果只是這樣,鄭洛覺得問題還是不大的。
因為戰鬥力衰退這件事,並不單單是宣大山西三鎮會有,蒙古人自己也一樣會有。而且相應來說,大明的邊軍打仗本來就更擅長於守,也更多依賴於火器的威力,現在皇上要求他們依然保持守勢,這已經是揚長避短的決定了。
同時,宣大邊軍這十年來雖然缺乏實戰鍛煉,可是也不是所有方面都處於下降狀態,至少火器的配備就明顯進步了——光以京華所提供的隆慶二式火槍舉例,在這十年裏分配到宣大三鎮的一共就有四萬來支,尤其是宣府和大同,各有大概一萬五千支。
按照京華方面提供的使用說明來說,只要排成密集隊型輪番射擊,火力之強,應該遠超前代!這一點鄭洛覺得有些道理,因為這個戰法有點像大明當年的「三段擊」。
第038章 青把都台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