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愛黃台吉,這是明人對俺答汗長子的稱呼,把漢那吉、鍾金哈屯以及恰台吉等人也只是照顧高務實的理解才用「辛愛」來指代他。事實上,他的名字叫僧格都古楞特穆爾,蒙古人一般稱呼他為僧格,所以他其實應該叫做僧格黃台吉(黃台吉的意思類似於皇太子,但僅僅只是類似,成吉思汗的子孫在此時通通是「台吉」)。
辛愛今年已經六十出頭,頭髮斑白,梳着蒙古人常見的辮髮,漢人稱之為「椎髻」的,即剃去其頂成三搭頭,前頭為馬鬃式,左右繒辮,為之練垂式,蒙語為「失必勒格爾」。
對比一下把漢那吉,就知道辛愛對「漢化」的抗拒:把漢那吉的髮型,僅僅是在兩鬢各保留了一根繒辮,其他均於漢人髮飾無異。
而且把漢那吉除了外出打獵之外,連接見部下都喜歡身穿漢人服飾,尤其是大明的官服,更是特點鮮明。他那副形象,在蒙古人中可謂相當罕見,好在全蒙古都知道他是個哈明,手裏實力又強,所以才沒有人跳出來指責。
辛愛就不同了,他這個髮飾說起來還是成吉思汗時代的風尚,現在搞出這模樣,純屬一種「復古風」。
辛愛用人的風格,很符合達延汗年老之後的做派,手下大將就是他的幾個兒子。
這群孩子現在圍坐在辛愛的下首處,也沒多大的規矩,就這麼隨隨便便坐在氈毯上。
「大汗薨逝這麼久,土默特八部,竟無一部派人來請我繼位大汗,你們說說,這裏頭有什麼鬼?」辛愛手裏抓着一個銀杯,輕輕晃動杯中的馬奶酒道。
他的幾個兒子忽然對視一眼,都不肯先說話。
所謂土默特八部,這是按照整個土默特在北元體系內的劃分說的,而不是俺答的東西哨劃分。按照這個八部土默特劃分方式,土默特的八大部落是如下分佈:
他自己是一部,也就是辛愛黃台吉部,駐牧於宣府邊外的興和(後世河北省張北縣)以北的小白海、馬肺山一帶。這裏距離大明邊境三百里,位於土默特萬戶的最東邊,本與朵顏衛的兀良哈部駐地相接,後來兀良哈被肢解出的一部分也被劃給他駐牧,勢力又東擴了一些。
其二便是大成台吉部,駐牧於山西偏頭關西北,整片區域叫做哈朗兀。這裏距大明邊境也是三百里。這個所謂的哈朗兀,就在大板升城之西。也就是說,大成台吉部的牧地,是土默特萬戶駐牧地的最西端,從大板升城往西全都是他的駐牧地,隔黃河與鄂爾多斯萬戶相望。而大成台吉所部的主體,就是其祖母一克哈屯留給他的原「蒙郭勒津部」(這是部分史學界學者的觀點,我對比看了,覺得比較靠譜,所以本書採用,但不保證一定準確)。
其三則是巴岳特部(一作擺腰部),乃是俺答次子布彥台吉所屬之部。該部駐牧地位於大同府的天城衛(後世山西省天鎮縣)、陽和衛(後世山西省陽高縣)邊外的伊克掬力革一帶。這裏距離大明邊境依然是三百里左右。
布彥台吉死得比較早,但留下一子,叫巴都爾台吉。該台吉依然死得早,但很能生,乃有六子,均在一處駐牧。其長子松木兒台吉在父親死後成為巴岳特部部長。不過該部實力一般,而松木兒台吉本人是恰台吉的鐵杆粉絲,所以巴岳特部某種程度上受恰台吉影響。
其四是畏兀慎部,該部是俺答汗第四子丙兔台吉所率之部,其駐牧地在大成台吉部之北,亦即山西偏頭關所邊外,「胡地委兀兒趁」(根據肖大亨《北虜風俗》)。這裏距離大明邊境比較遠,有七百里左右。
在原歷史上,丙兔台吉後來西遷青海駐牧,這個駐牧地遂為辛愛黃台吉長子扯力克所據,但眼下他還在此處。不過這個部落實力也不強,一般表現就是「從眾」。
其五是巴林部,該部是俺答汗第五子野力鄧吉(漢籍稱把林台吉)所屬之部,其駐牧地在大同陽和正北邊外的歹顏那石機之地。這裏距離大明邊境五百里。把林台吉有七子,其中哲里圖台吉較為著名,也是個支持農耕化的台吉,跟把漢那吉關係不錯。
其六是鄧達拉特(打喇特)部,該部是俺答汗第六子哥力各台吉所屬之部,其駐牧地在大同得勝堡邊外垛蘭我肯山山後,其駐牧地距離大明邊境也是約三百里。鄧達拉特部目前還算有一定的實力,非要爆兵拼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