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家發源雖早,真正算得上頂尖將門卻要從麻祿開始說起,麻祿之後的麻錦、麻富、麻貴兄弟是其中堅力量,而第三代也不差,承恩、承詔、承勛、承訓、承宣、承宗等,在歷史上最差也混到了參將,出了好幾個總兵。
麻承勛今年還很年輕,是個年僅二十七歲的參將,前途光明遠大。
對於今次之戰,麻家上下都很重視,從麻錦到麻貴,再到他麻承勛,都把這一戰看做是麻家的絕佳機遇。
東李西麻,李成梁已經是寧遠伯了,前不久還殺了速把亥,搞不好能混上世爵,而麻家呢?屁爵都沒有一個,最高的麻錦這次沒撈到出戰的機會,再怎麼調度有功也就那樣了——調度之功這種事,最後肯定主要落在文官頭上,武將要功勞,只有戰場上取。
好在高侍中秉承了高家對山西將門的一貫支持力度,雖然麻錦作為總兵不能出戰漠南,卻特意把麻貴調到身邊,此次漠南之戰只要打贏,別說麻貴守沙城有功,就算沒功,估計高侍中也能給他找出個功勞來,升個總兵基本上鐵板釘釘。
麻承勛心中火熱,他雖然是族中的老三,但從小更喜歡騎兵,很早就拜了馬芳為師,後來因為馬芳致仕之後山西頗缺騎將,他便得以在馬芳的推薦下鎮守獨石堡這個要隘,更是升為參將,領騎兵三千六百人——本來有差不多五千,後來裁撤了一部分加強到遼東,只剩下不到四千了。
本以為按照這個趨勢,山西宣大的騎兵力量可能要逐漸式微,但不料天遂人願,高侍中一來,居然使得他以區區參將身份得以掌控馬芳當年剩下的幾乎全部鐵騎,參與到絞殺圖們汗的戰事中來!
榮幸啊,激動啊!
麻承勛是個功名心很盛的年輕人,而且由於是行三,天生被長兄壓了一頭,更是極想憑藉自身努力成為族中第一人,因此對這場仗更加重視。
在原本的歷史上,麻承勛坑就坑在這功名心上,因為給鄭洛送禮拜壽的錢來歷不明,被當地巡按御史給參劾下去,倒了大霉。
但其實那件事是有背景原因的——張四維這個晉黨首輔當時配合萬曆皇帝對張居正一黨反攻倒算,結果沒多久張四維居然丁憂去職了,張黨那時候還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反手就對晉黨一巴掌。
但張四維雖然去職,卻有皇帝保護,張黨拿他沒轍。於是張黨就去打擊鄭洛,結果鄭洛這樣的文官封疆大吏根本不怕那點小手段,愣是屁事沒有,反倒是麻承勛這個倒霉蛋武將撞上了槍口,受了池魚之殃。
實際上,那個年頭的武將,沒有幾個在金錢上扯得乾淨,不管是自己貪,還是為了軍隊不得不貪,總免不了有一屁股壞賬,連戚繼光都是如此,何況他麻承勛?
這個問題追根究底,是大明的財政制度和軍隊制度造成的,誰讓衛所兵不頂用,各處武臣都只能依靠家丁呢?但家丁這個事,朝廷的制度又極其不完善,逼得下面的武將只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誰能撈錢,誰就能養得起精兵,誰就能打得出好戰果。
戚繼光是由於會做人、會做官,在朝廷要得到錢;李成梁是由於手段高明,把整個遼東經營得幾乎由朱改姓為李,撈得到錢,所以他倆一個守一個攻,兩支主力基本不缺錢,所部官兵的戰鬥力也很硬扎。
但麻家這邊就差了,雖說宣大山西是高黨的嫡系和晉黨的老巢,但「西懷東制」的國策之下,他們能撈錢的機會卻少了很多,以至於不得不想方設法撈錢,用以維持所部的用度和士氣。
歷史上,無論麻錦、麻貴還是其後的麻承勛等人,幾乎都有被彈劾過,這裏面當然有一部分原因是因為政爭波及,但他們不得不撈錢也是其中的一個關鍵。
麻家達兵能打,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可這個年代有一個「天條」:能打就意味着吞金獸。
不管是戚家軍、李家軍還是麻家軍,論能打都能打,可誰還不是吞金獸了?
而戚、李弄錢容易,麻家弄錢難,出事有什麼好奇怪的?
更可笑的是,在這種局面之下,皇帝並不擔心將領出這種事,反正出事了就先罷官冷藏,等需要打仗的時候再皇恩浩蕩地啟用一下,讓他們戴罪立功就好了。
既可以讓底下將領知道皇威浩蕩,又可以讓他們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