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高務實的疏文建議被朱翊鈞以聖旨形式快速落實,通過朝廷邸報廣發天下,同時還藉由京華控制的幾大報業反覆宣傳,如今朝野上下對於皇帝將要封禪泰山為萬民祈福一事逐漸形成共識,反對的聲音慢慢降低了聲調。
不過,高務實對此並不滿足,他又推出了另外一些政策配套。而完全不出他意料之外的是,這次疏文上去之後,反對的疏文也紛至沓來。
以高務實行事之謹慎,究竟是什麼樣的配套政策建議,居然激起如此大的反對聲浪呢?
很簡單,高務實提出了一項高達一百六十萬兩白銀的臨時開支計劃,而這項計劃所需的這一百六十萬兩巨款雖然是先由戶部撥給,但卻要在整個大運河沿線徵收稅款來補回戶部,全部款項分期三年徵收完畢。
很有中國古代特色的是,很多官員甚至沒仔細看明白高務實究竟打算怎麼辦,就氣得直接上疏反對了。
他們的道理很簡單:皇帝要封禪,封禪之後要去南京拜謁孝陵,所以御駕肯定會走大運河。有隋煬帝「珠玉在前」,大家都不約而同地認為,此番南下必然花費巨大,因此高務實才會提出臨時開支計劃,也就是那一百六十萬兩銀子。
倘若只是如此,那也還罷了,畢竟你戶部說自己有錢,這筆開支戶部全包,不影響大家的利益,那大家也沒什麼好說。頂多不痛不癢的說幾句諸如「朝廷當儉省民力,節約用度」之類的話。
可是你居然要臨時加稅?等等,這可不行!
不是說你高元輔理財第一,自升任戶部尚書以來,朝廷府庫日豐嗎?怎麼現在為了這筆開支還要臨時給大運河沿途各地加徵稅款呢?
要知道,運河沿線有很多經濟發達地區,而經濟發達則往往意味着人口眾多,加在一塊兒又意味着科舉考出來的官員眾多哦,你要在我老家加稅?那可不行,老子非得鬧一鬧,不然將來致仕回鄉,如何面對家鄉桑梓!
皇帝一開始沒當回事,畢竟高務實解決官場上的反對聲音一直頗有辦法,但沒過幾天朱翊鈞就頂不住了,因為反對的奏疏越來越多。沒辦法,他只好再次把高務實叫到乾清宮西暖閣來,問問自己這位賢相究竟在等什麼,為什麼還不出手壓下這股聲浪,還自己一個清淨。
面對皇帝的質詢,高務實果然還是如以往一般不慌不忙,將自己所想一一道來:「陛下,臣深知此次封禪泰山與拜謁孝陵之行,對天下百姓影響深遠。而臣所提議之臨時開支,雖遭非議,但實為加強運河沿線基礎設施之良策。
臣提議之開支,主要用於整治水患、加固堤防,確保運河暢通無阻。運河乃國家之血脈,若然不暢,則淤氣塞血,民不聊生。近年來天下多災,運河沿線也是水患頻發,沿途百姓受苦良多。臣以為正可藉此御駕南巡之機,整治運河,救萬民於水火之中。
此外,治水工程亦能為受災百姓提供生計。在此期間可招募流民、災民參與建設,以工代賑,既解決其生計,又助於工程進展。此舉既顯朝廷仁愛之心,又助沿途官民和諧穩定。
而除治水外,臣還欲加強運河沿線之工商業設施。正如皇上所知,自『改漕為海』後,運河的主要功能已從漕運轉為商運。商運若要發達,就更加有賴於運力,而運力若要提高,無外乎清淤闊道而已。總之,該挖深的河道要挖深,該拓寬的河道要拓寬。
如此一來,通過改善交通、建設商鋪、提供扶持,吸引商賈雲集,自然便能促進經濟繁榮。此舉必將提升運河沿線之競爭力,為沿途百姓帶來福祉。
至於加稅之議,臣知此舉或有非議。然此稅專為運河建設及災後重建之用,臣必確保稅款徵收公平合理,並嚴加監管,確保專款專用。
臣深信,此次南巡與基礎設施建設之加強,必將為運河沿線帶來繁榮與穩定。此乃國家之幸,百姓之福。望陛下明察,予臣支持,共襄盛舉。臣必將竭盡所能,確保計劃順利實施,不負陛下厚望。」
朱翊鈞想了想覺得有理,但又有些納悶,問道:「這也算是你一貫的行事風格了,但沿途這些地方出身的官員也應該知道這一點才對,為何他們還是紛紛上疏反對呢?」
高務實微微一笑,道:「皇上,正是因為按照臣的一貫風格,這稅
第289章 三路凱旋(九)南幸與重振運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