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

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

    高務實這句「該彈劾的就該彈劾」,可以算是今天重陽大會一錘定音的最終表態。其代表的絕不僅僅是他個人,而是整個高黨、整個實學派集團的戰鬥宣言。

    以高務實的意志所發動的第一次萬曆黨爭,就此爆發。

    在他看來,這次黨爭的核心驅動力,是保證閣權優勢在沒有實學派首輔壓陣的情況下依然不失。而其更直接的驅動力,則是確保申時行此次無法在內閣中塞進第二位心學派官員。

    即便大舅丁憂去職,我也要讓你申汝默孤掌難鳴!

    還有潘晟。

    不管你是見利忘義,還是迫不得已,總而言之,你已經改變了你此前的中立立場,明顯站到了心學派一邊。

    這是你先背叛了過去的情誼,既然如此,也就不要怪我高某人不講往日情分了。

    如果背叛這種事也能輕易原諒,那我實學派這麼多人,若是將來一天來一個背叛的,我還怎麼「帶隊伍」?

    殺雞儆猴有時候未必好用,但殺猴儆雞的效果總不會太差。

    一位閣老,夠資格當這隻猴了。

    黨爭黨爭,有黨則必有爭!更何況,這是大明朝的黨爭,可不是宋朝那種,沒有那麼溫文爾雅,廢法而不廢人。

    有明一朝的黨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


    高務實很清楚,歷朝歷代皆有不同程度的黨爭,但它們的影響也各不相同。雖然孔子曾有云:「君子群而不黨,小人黨而不群」。但歷史告訴他,黨爭這玩意兒從來就不是小人的「專利」,君子也一樣會黨爭,甚至爭起來比小人還厲害得多。

    為何高務實認為明代的黨爭與宋代不同?最能說明宋代黨爭的特點,要屬「慶曆新政」和「王安石變法」。

    北宋慶曆三年(1043年),距離北宋開國已近九十年,此時的北宋已經經歷過對遼和西夏數次戰爭,國力消耗嚴重。同時,國內也出現了饑民叛亂,可謂「內憂外患」。

    便在這個時候,名臣范仲淹向當朝皇帝宋仁宗上疏《答手詔條陳十事》,針對當時制度上的種種弊端,提出改革措施。之後,仁宗據此頒佈多條詔令,史稱「慶曆新政」。

    由於新政直擊許多既得利益者的要害,所以「黨爭」的種子在一開始就被種下,最終使得慶曆新政「無疾而終」。

    為推行新政,宋仁宗有意提拔夏竦擔任樞密使(全國最高軍事長官)。本來夏竦對新政並無多少意見,但同為「改革派」的王拱辰、歐陽修、余靖等人對此堅決反對,最終夏竦未能如願。就此,夏竦徹底站在了「改革派」的對立面。

    隨着新政的推進,改革派與反對派的矛盾逐漸公開化,鬥爭也日趨激烈:先是歐陽修上書指責御史台官「多非其才」;做為反擊,監察御史梁堅彈劾與改革派領袖范仲淹關係密切的兩位大臣,最終使得范仲淹和御史台長官王拱辰先後辭去官職,以示對同僚的支持。

    在這之後,黨爭進一步「升級」:前文提到的夏竦使人篡改書信,誣稱改革派官員的行為是「伊、霍之事」。這個「殺人誅心」之舉令改革派中堅范仲淹和富弼深感恐懼,二人隨即辭去朝中職務,出朝巡邊。

    持續不斷的黨爭,使得變法無疾而終:僅在新政實施的一年之後(慶曆四年),范仲淹就被罷去參知政事(約等於副宰相)之職,富弼也於同日去官,二人均被改任為邊撫使,遠離朝廷。在這之後不久,改革措施被盡數廢除,「慶曆新政」就此落幕。

    而與「慶曆新政」相比,「王安石變法」更具有代表性。

    宋神宗熙寧年間的這次變法可謂將「黨爭」的特點體現得淋漓盡致:朝中幾乎所有官員都選擇了「站隊」,而由於神宗力挺新法,「變法派」一開始便佔據上峰。

    隨着新法的推進,反對派的聲音「一浪高過一浪」:御史中丞呂誨上疏彈劾王安石,神宗拒絕答覆,前者就自請出朝;知諫院范純仁上疏攻擊王安石變法亂度,神宗未置可否,范純仁也堅決辭職;元老重臣富弼稱病罷相;司馬光上書無果,主動要求到洛陽修《資治通鑑》;蘇軾、蘇轍上書陳說變法之弊,結果蘇轍被貶河南,蘇軾自請離京出任杭州通判……

    可以說,反對派的官員無一例外都



第126章 安得倚天抽寶劍  
雲無風推薦:  宦海龍騰  東唐再續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從特種兵開始的神級背包  諸神!  神州鎮魔錄  路人甲穿越記  無武江湖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