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是湊巧,張萬邦與李山海達成合作協議之時,恰好也是朝鮮南部與中部的軍事態勢都發生新的變化之時。
就在這一日,朝鮮南部陸地上,四股力量都在加緊調動。這四股力量分別是南下日軍主力、高務實直屬本部、劉綎部、李如梅部。其實吧,這一日海上也有兵力調動,不過此處暫時先按下不表,後文自會說明。
而在朝鮮中部呢,主要的變化也發生在四股力量上,這邊的四股力量則分別為明軍董一元部、明屬女真聯軍努爾哈赤部、日軍鍋島勝茂部、日軍島津義弘及加藤清正殘部。
由於戰區不同,陸地上這八股力量還是得分成南部與中部兩塊分別說明。
先說南部。南部的變化要從高務實猜到黑田如水將會孤注一擲朝自己所在的泗川發動偷襲開始說起。當時高務實很快派出家丁哨騎充作信使通知了劉綎方面,對他做出一些指示,並且儘可能快地又去聯絡李如梅,同樣做出了一些指示。
此時的日軍幹了兩件事:其一,他們開了一次軍團長級的會議,黑田如水軟硬兼施地說服了與會諸將,爭取到他們的支持,決定趁着當時已經暫時性甩掉李如梅的跟蹤,以最快的速度對泗川發動一次全力偷襲。
其二,派人聯絡釜山方面,爭取讓駐泊於釜山的日本水軍偷溜出港,堵住泗川港口。
這第一點沒什麼好說,完全在高務實的預計之中,非要說有什麼連高務實都不敢完全打包票的,那可能也就是日軍的具體行軍路線——路這線其實可能有三條,不過其最終一段都會匯聚到同一條去,因此高務實就沒太在意,畢竟他本身也沒打算率軍前去迎敵。
第二條就很關鍵了,日軍希望駐泊釜山的日本水軍偷溜出港來堵住泗川出海的通道,這個行動有成功的可能嗎?
還真有。
這一點需要解釋一下,眼下還在風帆時代,首先這艦船的海上自持力就遠不能和後世相比。畢竟你也沒有什麼海水淡化設備,其他東西沒了或許還能堅持堅持,可要是沒淡水了那是真不行。
高務實早年「想出來」的幾種辦法也只能說是多少延展一些時日,不可能強化到跟開掛似的常駐海上不上岸。
因此,平倭艦隊這些日子以來對釜山港的封鎖並非是把整個艦隊拉到釜山港外搞得跟鐵鎖連環一樣,而是依靠就近基地派遣多路、多批次航速較快的船隻在外海拉網梭巡。
換句話說,日本水軍如今看釜山港外,那裏並非有着一堵牆,而是有一把或者數把鋼刀在你上我下輪流絞動——因此理論上而言,他們要是能摸清平倭艦隊梭巡的規律,還是能找到機會偷溜出去的。
這裏又有一個問題,那就是平倭艦隊的拉網梭巡是有側重點的。毫無疑問,平倭艦隊的側重點在於斷絕日本水軍南逃回日本(無論其是否裝載了日本陸師)的妄想,而這就意味着這個梭巡主要針對港口近海和這一海域的南部海域。
日本水軍這段時間也不是完全窩在釜山港里吃白飯,他們也曾經派出過幾艘快船出海故意碰壁,也基本試探出了這一情況。因此在收到黑田如水的消息之後,九鬼嘉隆同意了這個危險的計劃,並親自擬定作戰方案。[註:歷史上此時九鬼嘉隆已經被正式撤職,但本書中由於情況變化,沒有發生這件事。]
九鬼嘉隆認為,雖然目前對明軍水師佈下的羅網已經探明了七八成,但畢竟敵方實力極其強大,搞不好還有些連邊沒摸着的情況存在,因此絕對不能如陸師一樣孤注一擲,把所有兵力集中在一塊兒行動。
水軍這場仗全軍一起行動是肯定成不了的,那樣的話,最好的結果也就是明軍一開始沒發覺,但發覺之後很快便能靠着艦船規模和航速的優勢圍堵過來,最後日本水軍還沒抵達泗川港外就被追上,不得不與明軍水師打一場海上決戰——那是必敗無疑,絲毫僥倖心理都不必有。
因此,眾水軍將領如藤堂高虎、加藤嘉明和脅坂安治紛紛建言獻策,最終由九鬼嘉隆拍板決定:派出釜山港內日本水軍約近三成的主要戰船出海突圍,裝作要將主要戰力撤回日本本土的架勢吸引平倭艦隊注意,爭取把平倭艦隊的主力都吸引過去。
然後在釜山港近海的平倭艦隊離開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