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

第150章 張四維小出一手

    遼東額鹽兩百萬斤,之前在營口附近聚集的鹽丁最多時有三四萬之多,後來遼東鹽場雖然衰落了,加上有不少鹽丁逃亡,到了高務實遣散鹽丁之時,剩下的鹽丁已經不足兩萬,但大致也還有一萬七八千左右。

    按照常理而言,這一萬七八千鹽丁遣散回衛之後,由於將來的京華鹽場會補上額鹽,實際上他們本身並不會成為本衛的負擔,反而因為京華鹽場承諾額鹽保質保量的緣故,衛所實際上還有賺。

    然而朝廷中的聲音顯然不會從這個方向來。

    都察院山東道監察御史(中樞層面的,不是巡按)上疏,說近兩萬鹽丁世代製鹽,除製鹽外別無長技,遼東苑馬寺卿陡然裁撤,一旦歸衛,百事難為,必為衛所嫌棄。苑馬寺卿雖發放一年薪俸,然一年之後何如?如此,久之必成地方隱患。

    再加上彼等既無一技傍身,本衛徒養之於衛中,亦為本衛負擔,而遼東諸衛原已清苦,如何承擔?此情既久,上下皆怨,豈能無禍?

    高務實並不認識這位御史,也沒有興趣了解,不過這道奏疏上去之後,引起的後續風波卻馬上就到了。

    一開始還只是某些科道官上疏,說辭無非是高務實此舉造成了遼東各衛的隱患,這自然有實學一派的官員上疏抗辯回敬,說既然今後額鹽能夠保質保量,各衛所獲遠勝於昔日,即便白養這批鹽丁,也能確保無虞。

    再者,這些鹽丁雖然長於製鹽,但既然能做鹽丁,身體素質本來也不會太差,回到衛所之後即便不足以上陣打仗,但犁田這一類的事情總不會難於學習,怎能說就成了衛所負擔呢?

    雙方正在爭執,一時陷入僵持,內閣方面也似乎有某種異議之聲,連續七八天過去都沒有傳出消息來,也就是沒有論斷。

    此時,遼東方面忽然送來了一堆奏報,皆是各衛送來,大多數衛所表達的意思都對高務實很是不利。


    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說法有兩個:一是這些鹽丁雖然歸屬本衛,但實際上在國朝開國之初就已經去了營口製鹽,已經是近兩百年未能回衛,因此「雖隸本衛,實如生人」,如今陡然遣散歸衛,則必與本衛軍戶發生矛盾,甚至引發衝突。

    二是本衛所屬之地早已分配完,這些鹽丁回來之後根本沒有土地可以安置,但如果不安置,那他們就成了閒人,即便京華鹽場確保額鹽足質足量,衛所養下這批人也不行——按照古往今來的經驗,越是閒人越容易遊手好閒,滋擾地方,造成隱患。

    這些衛所為什麼忽然如此步調一致地通過遼東都司上疏反對,那是用腳都能想通的道理——遼東都司雖然理論上不受總兵管轄。

    但事實上在遼東這種地面,都司根本不能和總兵媲美,哪怕它的正式上級是遼東巡撫,可其實遼東總兵對都司的影響力是足夠大的,甚至於現在的遼東都司已經進入遼東將門的升遷體系一環。

    比如說現任遼東都司馮文弼,他從萬曆七年就開始兼任着廣寧左營游擊【由《神宗實錄》查得】,而廣寧左營游擊這個位置,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李成梁的嫡系。

    所以高務實很快收到了京里的快馬來信,讓他趕緊把自己的想法跟京里通通氣。

    來說這話的自然是張四維,張四維雖然比不得高拱當年的聖眷,也比不得郭朴那樣深厚的資歷,但他一來作為閣臣的資歷還比較足,二來又是實學派現在的首領,三來更是名正言順的首輔,實際上他是可以決定要不要把事情壓下去的。

    但問題在於,他也不知道高務實在皇帝那裏到底領的什麼諭旨,又擔心把李成梁打壓得太狠,真的搞得遼東一下子力量真空了,會被圖們佔便宜,所以不得不暫時作壁上觀,任由下面的人表演。

    然而他顯然不是真的想要作壁上觀,所以事情一出,他就立刻讓留守燕京的高陌以最快的速度聯絡高務實,詢問他對李成梁的態度,以方便決策。

    因為京華有這個時期大明最好的快馬,高務實的回信也很快。

    在給張四維的回信中,高務實對於如何處理李成梁的問題給了一個不算很清晰,但也不算特別模糊的答案:「暫不追究寧遠伯,以下皆可酌情。」

    與此同時,高務實還給張四維吃了一顆定心丸,他在回信中說關於鹽



  
雲無風推薦:  宦海龍騰  東唐再續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路人甲穿越記  無武江湖  神州鎮魔錄  從特種兵開始的神級背包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