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盜章節已更新,送600多字。】
萬曆十年的大明是戰爭的一年,主要戰事發生在北疆,由土默特打到遼東;萬曆十一年的大明,看起來仍然沒有走出戰爭運,只是戰事由東北轉至西南。
正月初,緬軍趁雲南官民還沉浸於春節的歡樂氣氛,突然出兵,焚掠施甸,進攻順寧、盞達,所到之處「殺掠無算」。
緬甸軍隊在雲南境內攻城掠地,殺人放火,而且居然深入到順寧府境,窺視騰越、永昌、大理、蒙化、景東等地,雲南官場、民間皆大為震驚。
據悉,此戰緬軍號稱出兵二十萬,目標是雲南全境,一時之間,雲南風聲鶴唳,連廣西等地都為之震動。
鎮守雲南總兵官、黔國公沐昌祚連夜率軍,從昆明移駐至洱海防範局勢進一步惡化,此舉既是為了構筑西面防線,同時也是為了監控雲南西北地區土司動向。
而巡撫雲南兼建昌畢節等處地方贊理軍務兼督川貴糧餉的雲南巡撫劉世曾,也在得知消息數日後移駐楚雄,積極調動雲南各處軍隊,命令參政趙睿駐蒙化、副使胡心得駐騰衝、楊際熙駐永昌、陸通霄駐趙州,與監軍副使付寵江、忻督參將胡大賓等分道出兵,控扼要害,構築防線。
同時,雲南巡撫劉世曾、巡按董裕一道上疏朝廷,請求以劉綎、鄧子龍二人為此戰機動兵力,趕赴前線,全力反擊。
雲南方面的動作和反應其實倒也不慢,只是這年代雲南實在太遠,而且交通又十分不便,再加上戰爭爆發、局勢緊張,雲南各地都有因為逃難等事而引起的消息阻隔或者滯後,導致這樣重大的消息,朝廷等了將近兩個月才清楚得知。
至於高務實,他只比朝廷慢了三四天,就得知雲南那邊開打了——或者說被打了。
他的消息當然不是占卜得來,而是來自於安南海路。不過此時由於季風問題,加上遼東與安南沒有直達商道,而是要經過天津港中轉(黃芷汀來就是商議這件事,因為這需要兩地之間有直接貿易才行,不然就沒必要。),因此高務實這次收到的消息比平時要慢。
早在高務實離開安南和廣西之前,他就已經考慮過明緬戰爭的問題,當時他甚至有一個最激進的想法,就是說動朝廷主動從雲南出擊,同時安南方面也出兵配合,兩路大軍直搗緬甸,打一個後世所謂的「預防性戰爭」。
但他最終還是遺憾的放棄了這個計劃,因為當時的條件確實不允許。
朝廷的思路他很清楚,絕對不會有興趣在雲南這個西南邊陲去打一場主動進攻的戰爭,何況還是一場規模挺大的進攻戰。
兩個原因明擺着:一是費力而不討好,緬甸在大明朝廷眼裏的印象不過「小、窮、強」,當然這個小和強都是相對的,其在土司中還是大的,但大明看他的所謂「強」,卻也只是土司之中的強,唯有窮是肯定的——西南邊陲嘛,咱們雲南都窮,他緬甸還能不窮?不窮他老騷擾雲南做什麼?
但強大的土司,又窮得很,而且天高皇帝遠,這就一貫不是大明願意去打的了,正常思路都是招撫。
第二個原因跟高務實的計劃有點關係,高務實本來是打算安南方面也配合出兵的,但他覺得安南有能力配合出兵,不代表朝廷也認可這種觀點。
在朝廷看來,安南這個地方可不是什麼老實人聚集地,現在好不容易把安南給收復了,正應該抓緊時間平定內部,爭取做到長治久安,少給朝廷添亂。你這個時候從安南出兵,安南自己怎麼辦?
安南的漢軍和土司,不管現在這個隸屬情況多麼奇葩,在朝廷眼裏總歸是可靠的,是要拿來震懾安南人的,所以肯定不能隨意抽調,以免安南人生出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又鬧出大亂子來。
安南自己的軍隊呢,也不好隨便調動去遠征緬甸——鬼知道這批人心裏怎麼想的?可別到時候關鍵時刻來個臨陣譁變,甚至乾脆調轉槍口,搞出當年唐朝怛羅斯之戰時葛邏祿人的那出戲來,樂子就大了。
所以,高務實判斷朝廷不會同意,他當時也找不出辦法來說服朝廷,只得放棄。
不過他只是當時放棄,並不代表他不打算對付緬甸了,因此針對緬甸的各種提前佈置並沒有停下。上次在後世的金蘭灣外海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