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大明元輔 > 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

第256章 賢妻良母學堂?

    古人常說「女子無才便是德」,但其實這句話只引用了一半,而且常人在理解上其實跑偏了。

    這句話的原話是「男子有德便是才,女子無才便是德」。

    說「男子有德便是才」,強調的是「德在才前」,是「德重於才」,這是中國一貫的傳統思想。

    如果換用後世的說法,那就是:一個人如果有德,那他的能力越大,對社會的益處就越大;一個人如果無德,那他的能力越大,對社會的危害也就越大。

    這其實很好理解,不好理解的是下半句,什麼叫「女子無才便是德」呢?難道真是說女子越是沒有才幹,就越是好現象?

    有道是「家有賢妻夫禍少」,這種老話里所說的「賢妻」,難道一個單純生育工具就能做到嗎?顯然不是。所以古人對女子,一樣有「才」的要求。

    「女子無才便是德」這句話,其實和上句一樣,只是在強調主次,是在強調「德在才前」,是勸女子要以德行為主的意思,而並非貶辱女子,說女子留不能有才幹。

    這整個誤會,是因為錯解了「無才」的「無」字所造成的。其實這個「無」字是個動詞,是「本有而無之」的意思,相當於「解衣衣之」中的後一個「衣」,也就是「本來有才,但心裏卻自視若無」的意思。

    正如同古人認為男子謙遜是種美德一般,女子「無」才也是德——本是有才的,卻不刻意展示顯擺,這就是德。

    再說古代女子也並非都不讀書,實際上真正的大家閨秀有幾個是大字不識的?根本沒有。古人甚至杜撰出蘇軾有個妹妹,還說蘇小妹才高八斗,連大文豪蘇軾都要讓她三分,可沒聽說誰對「蘇小妹」這個人物大加鞭撻的。至於像李清照這樣確有其人的才女,那就更不必說了。

    經常看明清傳奇、小說的人都知道,那些書裏頭經常有官宦小姐家裏有專門的西席先生教她們讀書的情節。甚至某些小姐們讀書得頗好,連八股文都能信手拈來,只可惜沒有女子科舉,一身本領無處施展罷了。


    而高務實強調「出路」的原因,也就在於此。

    「永寧公主慈善基金」打一開始運作,就是針對貧苦百姓的,畢竟做慈善總不能做到勛貴世宦家庭去吧?

    好比說朱應楨家裏有妹妹,她需要慈善基金幫助嗎?高務實也有妹妹,她們需要慈善基金幫助嗎?別開玩笑了。

    但既然是針對貧苦百姓做慈善,那這慈善就一定得是真正能夠幫助到對方的。

    好比說收養孤女,這事兒高務實的母親張氏就很喜歡做,但她收養的孤女幾乎無一例外全都成了高家的侍女——別看做侍女是「為奴為婢」了,其實這真的是幫了人家,因為人家本來可能已經要餓死了,現在做了高家的侍女,不說穿金戴銀,至少也能衣食無憂,而且還能嫁人生子,人倫圓滿。

    這麼就不是幫?

    但永寧公主這次突發奇想,想要給女子建學校,高務實就不得不提醒她了:教是可以教,但教出來有什麼用呢?你就算把她們教得再好,時文水平跟我高務實一樣,放出去都能考狀元了……可那又如何?她該餓死還得餓死,因為這科舉她沒法去考啊。

    大家閨秀們讀書,是因為將來她們的夫君幾乎都是讀書人,所以她們也需要有些學問,最起碼不能夫君說了什麼話她都聽不明白,總要能交流得上才行。

    比方說陸游和唐婉,他們的愛情故事許多人都知道,這裏沒必要詳述。只說陸游寫了《釵頭鳳·紅酥手》之後,他前妻唐婉見之,便和了一首《釵頭鳳·世情薄》。這首和作難道不是上佳之作?

    更何況古人讀書首先是修德,所謂「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大家認為讀了書的女子更能對夫君有所助益。

    但是這裏的前提是大家閨秀,既然是大家閨秀,按照門當戶對原則,夫君家裏的條件也不會差,所以她本身是不愁吃穿的,讀書也不用衝着「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去。

    簡單的說,她們讀書是為了配得上更好的夫君,而不是拿這些才華去賣錢。

    但需要公主基金救助的貧苦女孩們就不同了,你教她們讀書,她們也嫁不進勛貴世宦之家。而如果只是嫁給尋常男子,比方說嫁給一個泥瓦匠



  
雲無風推薦:  東唐再續  宦海龍騰  瑪寂大陸:洛門教宗  
隨機推薦:  鹿覓仙途  諸神!  董鏘鏘留德記  鮫行天下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大明元輔"
360搜"大明元輔"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