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呂瀟然第一部主演的電視劇《奮鬥》尚未播出呢,彼時的小呂子只是一個稍微有點前途的小演員。
然後認識了李銘,後者給了他執導第一部電影《邊境風雲》的機會…
當然,李銘是為了拉攏寧昊,但在呂瀟然的回憶濾鏡下,他就是看重了呂瀟然的才華!
500萬,在當時可不是一筆小數目,要知道《瘋狂的石頭》才花了300萬!
依靠這500萬,小呂子打響了創業第一槍,然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十二年時間,成為內地華語電影圈第一人——為什麼是內地,因為網上總有人拿李鞍壓他,畢竟人家李鞍拿過兩尊奧斯卡!
上次跟小馬打交道,還是四年前的李銘離世,呂瀟然盤下了西山會所,還想保底發行《太平輪》,被拒…
然後就是《太平輪》上映,小馬虧損好幾億的消息。
「怎麼倒閉了?」
「一堆事,估計你也不會感興趣!」
這就是家族式企業的典型案例,創始人驟逝,家族企業的傳承和治理是個大問題,發展中的政商不清、股份代持、家族內亂、董事長易人、高管離職、投資機構維權處理的都不夠好。
最要命的是激進的投資協議,創業企業引入投資…
對賭失敗,破產清算,李莉、李萍手裏的股票拍賣了1.15億——這可是69%的股份啊!
當年華宜曾提出54億併購小馬,包括李銘去世後,華人文化提出接盤小馬,其餘股東離場,估值36億元,但建銀文化等股東開出了42億元估值的心理價位,股東們各懷心思,最終沒有接受華人文化的新出價。
其他高管還曾介紹華數傳媒併購小馬,開出了30億估值,一些河北、湖北的產業基金也都來談過投資,但最終都沒有成功——投資不成的原因,一方面是小馬的股東們在估值上不願妥協,另一方面公司股權結構混亂、決策層意見不統一,也讓投資人望而卻步。
「唉…電影這個行當,哪有永遠走順道的呢,香港的嘉禾、新藝城,美國的聯美、米高梅、雷電華都已經消失在歷史長河裏了,當初新線憑藉《指環王》三部曲名噪一時的新線,現在也被華納收購了!」
呂瀟然嘆了口氣:「沒準哪天橙子業破產了呢!」
「別說這種喪氣話…」
呂瀟然忽然想起一件事:「鍾姐,小馬被併購,那我之前電影的版權跑誰手裏了?」
「…放心吧,你的電影,沒你同意,沒人敢翻拍的!」
「要不咱們把它買下來?」
鍾麗芳:「你要買的話,可就不止1.15億了!」
倒也是…
……
呂瀟然敏銳的感覺到了『重工業』這個詞被反覆提及!
什麼『《狄仁傑之四大天王》,國產重工業電影新的典範』、包括去年的《三生三世》《鮫珠傳》今年春節檔的《西遊記女兒國》、《捉妖記2》宣傳的時候主打的關鍵詞都有重工業這三個字…
重工業就能保證電影大賣?
怎麼可能?
電影的工業化迅速補齊了技術上的短板,為電影提供了彎道超車的機會,但是,電影畢竟不是一件單一的商品,在更深層次上,電影還是一項藝術…
歸根結底,講好一個好故事才是最根本的。
這幫人,先是ip改編,然後又是重工業電影…
對電影就不能稍微有點敬畏嗎?
電影原本是有着豐富元素的詞語,一搭上重工業二字就被限制在一個非常狹隘的語義中,變得不堪一擊。
而這種廣泛傳播,逐漸通俗化的大眾語言,會漸漸誤導觀眾對於電影的認知。人們對於電影的理解會變得相當模糊,越來越不清楚看一場電影究竟要關注的到底是什麼?
過度宣傳或消費「重工業電影」,自然就擠佔了其他類型片的生存空間,整個市場發展畸形,同一片土壤的秧苗一半溺死一半乾死,出現旱澇均不保收的怪象。
而且重工業電影基本上預示着高投資…
按照呂瀟然的基準,沒有4個億做特效,你
第一百零一章 《外星人》(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