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廷爀已經是正三品堂上官階的承政院右承旨,他往上的位置一個蘿蔔一個坑,都是大佬們佔住的。筆硯閣 biyange.com 更多好看小說尤其是像金祖淳、朴宗慶都是身兼數職,他們寧肯累死,也不會把要職讓出來。
就和我們以前說過金祖淳擔任兵曹判書掌管兵權,同時還幹着提調備邊司、訓練都監等一系列最高級的實權兵職。
朴宗慶則執掌財權,擔任戶曹判書,同時提調宣惠廳、內需司這種直接管理皇室收支的部門。
再看看我們的閔大監,提調的則是活人署,就是由官府在漢陽城內免費給貧困百姓看病施藥的機構。不僅沒油水,做不好引起漢陽百姓的不滿,百姓往昌慶宮外一吵,大王直接就能聽見。
吃力不討好,還經常要背鍋,甚至被拋出來平息民憤。
所以當洪景來的密信由韓三石飛馬三日夜送進漢陽城內典洞閔府時,閔廷爀的心動了!
本來他是肯定不會動的,閔景爀剛做過進士科的同考官,如果再弄一次邊功,理論上就很有可能直接升入議政府,擔任門下舍人(正四品)。至於三品以上,這玩意不是說想上就能上的,要看機緣。
如今閔景爀沒有這個機緣,而閔廷爀卻有這個機緣了!
議政府右參贊(正二品)南鐘三在正宗朝還算得用,因為慣例的左賢右戚之策,士林儒生與皇親國戚在朝堂上一般是各半。如今外戚的勢力逐漸抬頭,士林派的勢力已經在英正時代遭到清洗,徹底站不住腳,他也就只好告老還鄉去了。
右參贊這樣一個要職,花落誰家,很不好說,朝中三派人馬都在暗中較勁。但各不相讓,一時沒有能夠鼎定乾坤的大將出馬。
作為承政院右承旨的閔廷爀自然也在備選名單中,也很有希望當上。就差那麼一丁點兒,一口氣的距離而已。
恰好!洪景來的密信為他續上這一口至關重要的氣創造了機會!
如果久歷宦海的閔廷爀再獲邊功,任何人都不能夠阻止他升任議政府右參贊。所有的質疑和不滿都只能閉嘴,有本事你也去砍韃子啊!
同樣也花了三天,崔正基的求援上書送到了議政府。滿朝大驚,韃兵先鋒數千騎已經攻破慶興郡重鎮古邑渡,殺入慶興郡,全郡大潰,唯剩雄武一邑在執掌崔正基的堅守下尚未失守。
雄武執掌崔正基泣血哀求今上大王速發援兵,救一郡百姓於水火之中。全郡數萬生民正陷於韃騎蹂躪之下,十萬火急。
純宗大王才十三歲(十二周歲),他能有什麼主意?貞純王大妃如果論政治鬥爭可能還有兩把刷子,可是講到兵事武備她就狗屁不懂了。至於他的兄弟金觀柱,同黨沈煥、權裕等人同樣政治鬥爭一把手,打仗就只能閉嘴了。
滿朝廷的人都看着金祖淳,您既然是兵曹判書,那麼就請您趕緊披掛上陣吧。我們絕對不在後方扯你的後腿哦,你要糧有糧,要官有官哦!
金祖淳心裏也虛啊,身為全國最高的武職官員(其實理論上還有些皇親國戚在他之上,但那些酒囊飯袋不算),出了這麼一檔子事情,還真的就只能他去。
但這位也是個書生啊,哪裏指揮過大軍。所以韓國擱現在還吹着李舜臣呢,實在是會打仗有戰功的真的就李舜臣一位而已。其他的臭番薯爛鳥蛋,都是些樂色。
正當然難堪之際,跪坐在殿上執筆的閔廷爀突然起身。
「國家危難之際,大丈夫何敢惜己一身?今臣食君之祿,當忠君之事,縱有萬死亦不能辭!」
震住滿殿「忠賢」之後,閔廷爀脫下烏紗,揪了一小縷頭髮,雙手捧着獻給坐在寶座上的純宗大王。
「臣母尚在,幸有親弟,尚能侍奉在側。臣此去,若死國事,請殿下將這縷髮絲轉交家慈。」說罷,閔廷爀滿眼熱淚,滾滾而下。
純宗大王深感疾風知勁草,板蕩見忠臣。滿殿文武畏懼不前,唯有閔廷爀一人慷慨激昂,願死國事。感動之下,竟親自走下寶座,扶起閔廷爀。
當庭便任命閔廷爀為欽命咸境南北招討大使、六鎮兵馬節度使,持王旗大纛救援慶興!
殿上文武大臣倒真是有些晃神,大家都是混,以前也沒發現閔廷爀這般忠義啊!怎麼如今突然變了性了,居然連捐軀赴國難
24.忠君死國閔令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