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多少人還了欠款?」
「回皇上,索額圖一脈,明珠大人一脈,富察氏一脈……暫時還欠款的就這些。燃字閣http://m.wenzigu.com」
胤禛聽了一下,這些名單上寫的大多都是這幾年他動過的人,因為知道他些許脾性,心裏清楚他既然有意要催債,必然要達成。
他們也是怕了,家裏又不是真的窮的揭不開鍋,所以能還就還了,就想給他留了好印象。
做法看起來頗有些膽小,但是不可否認,都是聰明的做法。
第一批還銀子的人胤禛必然要黑哥態度,讓人家把吃進嘴裏的銀子吐出來,總不能一點表示都沒有。
「梁九功,以後若是哪家小輩出息了,提醒朕。」總要給些實惠,但是前提是要真的有本事才行。
胤禛看在他們識趣的份上,決定多留意他們家中小輩。
吩咐這件事後,胤禛想了一下,便想起這些還銀子的人家好像確實有幾個還能用的,於是又發了聖旨,給他們往上調調。
胤禛這事做的明白,任誰都看出來皇上這是在表明,趕緊還銀子,若是還的早,興許還有實惠得。
至於還的晚或者不還,結果會如何,這個還真不好說。
因為這件事,有些腦子還算清醒的,也都看着還了。
十來天過去了,陸陸續續還了五六百萬兩銀子,數字看着不錯,但是胤禛知道,這些還不足四分之一。
像是索額圖這樣借個二三十萬兩的都還算膽子小的,膽子大的借的多的累計起來有七八十萬兩。
這樣膽子大之人不多,但是這樣的也有幾個,還是都願意還。
剩下的有借五六十萬兩的、往下依次不等。
加上順治時期的欠款,一共約有近三千萬兩,基本上都是有借無還,借的有多有少。
胤禛讓人去查,發現好些借銀子的家族都已經沒落,除了租宅田產也沒旁的,族人不爭氣偏偏還鋪張浪費,愛面子,銀子不夠就去國庫借,借了回去揮霍。
這樣的人家倒也不是特別多,基本上都是祖上功勳重臣,要不然沒落下去也不敢去戶部要銀子,戶部也不是是個人就借。
胤禛查了一遍,然後讓人疏理了一下,若是家中真的困難,借的又是急用,他便讓人上門給定個歸還的時間,他也不是真的不講人情。
但是前提是,這些人借的銀子不能超過一萬兩,畢竟一萬兩若是不鋪張浪費,也是夠開銷用的了。
再者就是查了幾個不事生產的家族,半強迫的他們歸還了銀子,不夠的話給個規定期限,以後補上,有才幹借銀子還有理由,不幹活還想過富貴日子,做白日夢呢!
按照他上輩子的脾性,這樣的家族必然給他抄了,這輩子他倒是明白了許多,抄家沒啥用,最後還落得個狠辣無情的評價。
他讓人查家要銀子,不光這樣,他還讓人在報紙上刊登,總得讓老百姓知道他這個皇帝多不容易,往外借銀子本是好意,結果他們拿着國庫里的銀子揮霍。
被這麼一宣傳,老百姓確實挺同情胤禛這個皇帝的,都覺得他太仁慈了,天下是皇帝陛下天下,說句不好聽的,在古代沒啥人權,這天下之人皇帝有權決定他們的生死。
這當官的就是皇帝的奴才,胤禛這個皇帝主子體恤臣子才允許他們借國庫的銀子救急,結果他們倒好,拿着皇帝國庫的銀子,行紈絝作風。
老百姓不知道權貴人家講究和體面,他們只知道吃飽穿暖就是人生大事,端聽着那幾萬兩,幾十萬兩銀子的數額,可不就覺得皇帝可憐。
甚至還有人說皇帝太仁慈,要是一般人家,出了這樣膽大的奴才,必然不給留活路的。
不僅如此,因為報紙宣傳的到位,胤禛在民間的名聲更加響亮,都說皇上仁慈,皇上體恤百姓。
國庫的銀子可有一部分是百姓交的稅銀,朝臣欠國庫銀子,從一方面來說,也算是欠百姓的辛苦銀子。
國庫的銀子取之於民必然也要用之於民。
胤禛這個皇帝在百姓呼聲中名聲越發高漲,大多數讀書人沒入官場之前也是有些少年意氣的,因為學的是食君之祿擔君之憂,道理還是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