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將桓小皇子的信拿在手裏摩挲着,顯得十分的珍惜,顯然是還想要親自看他寫的信的。
林嫤道:「相親自看信就看吧。」說着想到了什麼,又道:「對了,前段時間江南的莊家獻上一樣東西來,皇上戴上,肯定就能看清楚信了。」
說着進了屋子,親自捧了一個匣子出來,將匣子放在桌子上打開,鋪在紅色的絨緞上面的,是一副兩邊兩個圈圈,中間用一根細鐵絲連接,兩個圈圈的邊上又有兩根長長的東西可以掛在耳朵上的東西。
皇帝看着眯了一下眼睛,奇怪問道:「這是什麼東西?」
林嫤笑着道:「這東西可神奇得很呢,海外的蠻夷人喊它叫老花鏡,就是中間放兩塊十分透明的琉璃片,要是年輕的人戴上它,看人看字反而模糊,但是像咱們這樣上了年紀視力不好的人戴着它,看字看人卻能十分的清楚。」
林嫤說着,匣子裏面的老花鏡取出來,對皇帝道:「皇上,我給你戴上?」
皇帝聽林嫤說的也覺得有些神奇,「嗯」了一聲點了點頭,道「好」。
等林嫤給他戴上,皇帝再去看桓小皇子的信,果真是纖毫畢現,每一個字都十分清晰,連比劃用墨深淺肥瘦都看得清清楚楚。
皇帝將信看完之後,將眼睛上戴的「老花鏡」取下來,放在桌子上,笑着跟林嫤道:「這海外的蠻夷人還真的有些本事,以前咱們漢人發明出了火藥、指南針還有紙張、印刷術這些東西,都自詡我們漢人聰明。沒成想,海外的蠻夷人的智慧也不可小覷。」
林嫤將「老花鏡」放回匣子裏,笑着跟皇帝道:「這些可不是海外的蠻夷人做出來的東西,而是莊家在江南的工坊里做出來的東西,不過這技術,還真是跟海外蠻夷人學來的。」說着又道:「這還要說皇上英明,開了海埠之後,派遣了不少匠人前往海外跟海外的蠻夷人偷師,皇上還別說,這海外的蠻夷人還真的會不少咱們不會的東西。現在江南那邊,許多商賈派遣匠人在海外學成之後,等他們回來就學海外蠻夷人開辦工坊,製造那些海外蠻夷人發明出來的東西。」
然後又拿了手裏的「老花鏡」舉例,跟皇帝道:「就說這老花鏡上嵌着的兩塊琉璃片吧,以前咱們大梁誰能造出這般透明的琉璃片,跟上面沒有東西似的。而海外的蠻夷人就造出來了,而且人家還不叫琉璃片,人家叫玻璃。如今咱們大梁的工匠將他們的技術偷學了來,咱們便也能生產出來了,而且還進行了改進。如今江南那邊,不少人拿這個來裝在窗戶上,不用打開窗戶,就能在屋裏看到外面的風景。」
皇帝聽着沉默起來,過了一會,對林嫤道:「把這東西拿給太子看。」
林嫤明白皇帝的意思,他是想讓太子為政不要固步自封,海外蠻夷人有比大梁長處的東西,也要去學着來。
林嫤笑着道:「這個皇上留着用吧,以後百~萬\小!說看信都方便,莊家送上來整一大箱子呢,我父親母親,還有二伯父二伯母他們如今都用上了,都說這東西好。我再找兩副給太子送去。」
皇帝聽着點了點頭。
皇帝又嘆道:「這開海還是開對了,讓咱們也重新認識了一下海外的蠻夷人。」
林嫤還是順便提了一下崔家的功勞,道:「崔家出力不少,要不是有崔家在沿海鎮着,倭寇不敢再猖狂,開海不會開得這麼順利。」
如今江南沿海那一帶,因為海船來往帶來的繁榮貿易,帶回了海外的技術,輸出大梁的產品,使得江南越來越繁榮,百姓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不僅如此,朝廷的稅收也年年增長。
皇帝登基的幾年,國庫時常空虛,但如今的戶部國庫里,堆得滿滿的都是銀子,不僅如此,太子還在打算另外選址再建造一個國庫。
但倘若當初倭寇時常騷擾沿海而無人鎮住,許多老派大臣和百姓恐怕就會重提禁海。若是連百姓也群起而攻之開海政策,便是皇帝也難以抵住這種壓力。
崔家在其他方面或許有一些不好的地方,在這一點上卻是為大梁做出了極大的功勞。
皇帝點了點頭,也是贊同林嫤說的,所以無論他還是太子,對太子妃和崔家也多有寬容。
皇帝也想起了什麼,又跟林嫤道:「我也有樣東西給你看。」說着轉過頭去,對萬公公悄
第六百四十一章 正文最後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