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正站在書案前寫字,桓小皇子洗完澡一邊整理衣裳一邊從內殿走出來,走到皇帝身邊看了一眼,卻見皇帝在紙上寫着的是哈密、吐魯番、伊利等幾個地名。
桓小皇子最後整理了一下腰間的腰帶,然後跟皇帝道:「父皇,你是還擔心西北的局勢啊?」
皇帝放下筆,指了指旁邊的椅子讓桓小皇子坐下來,然後道:「西域四部落雖然打下來了,但是開疆擴土最重要的不是打,而是守。如今西北關外人心不向,百姓時有反亂,你覺得這個問題應該怎麼解決?」
桓小皇子道:「當年董仲舒教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控制天下人心,使得天下完成了大一統。要使西北關外的百姓心向大梁,除了將他們當成大梁的子民看待之外,另外應該要做的就是教化。教化他們的人心,讓他們學習我們漢人的天地君親師那一套。」
皇帝問道:「只憑教化就行了?」
桓小皇子道:「當然不是,對於那些過於激進想要造反的人,自然也應該武力鎮壓。武力和教化相結合,才能起相輔相成的效果。現在西域一些地方還沒有自己的文字,教習他們漢人的文字,自然而然他們就會學習漢人的文化。人心不向,最主要的就是文化不同。就比如說,我們漢人講究中庸之道以和為貴,但關外部落之間常年征戰卻更信封弱肉強食,又比如我們漢人主要信封佛教和道教,但關外部落信封清真教或教。倘若有一天他們學會我們的文字,看我們的書,信仰我們信封的佛教和道教,人心自然就能彼此認同。」
皇帝點了點頭,對桓小皇子道:「說下去。」
桓小皇子道:「想讓關外百姓心向大梁,還有一個辦法,那就是利用血緣。讓他們與漢人通婚,久而久之,等到下一代和下下一代,關外的百姓都帶着漢人和西域人的血統,漢人與他們成了不可分割的一家,那他們還會起來反抗嗎?」
皇帝有些驕傲,桓小皇子能想到這些,說明他的眼界和心胸夠寬。如今朝中一些老臣,都還自詡漢人比關外西域人高一等,認為對待關外百姓就該強權鎮壓,甚至實行種族滅絕政策以防止他們以後反抗,這些居功自傲的老臣,有時候真的連十幾歲的桓小皇子都不如。
皇帝再道:「這些事情雖然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卻不是這麼容易的。」
桓小皇子做出一股摩拳擦掌的姿態,道:「兒臣知道,但正因為艱難,所以才更有挑戰性,等做成了之後,才更有成就感不是。」
皇帝笑着拍了一下兒子的腦袋。
林嫤這時候帶着宮人端着點心進來,看到他們笑眯眯的道:「父子兩人又在談論些什麼呢?」又道:「吃些點心吧,剛剛又是騎馬又是射箭,恐怕餓了。」
桓小皇子一聽有點心吃,眼睛馬上亮了起來,道:「母后這裏的點心,兒子最喜歡吃了。有白糖糕嗎?」
林嫤笑道:「有,有白糖糕、糯米糕、棗泥糕還有酸梅糕。」
林嫤這裏的糕點都是做得小小的剛好兩小口吃的模樣,桓小皇子拿起一塊白糖糕,結果卻是一口就吃了。
旭小皇子踉踉蹌蹌的走過來,拉着桓小皇子的褲子,踮起腳尖也想要去看桌子上放着的點心,一邊仰起頭跟桓小皇子道:「我要!」
桓小皇子拿起一塊鬆軟的棗泥糕,塞到他的手裏。
而這時候,林嫤又招了招手對桓小皇子道:「桓兒,你過來。」
桓小皇子有些奇怪,但還是放下糕點拍了拍手,走到了母后身邊。
林嫤卻從身上找了一個荷包出來,然後親手將他系在了兒子的腰上。
桓小皇子問道:「裏面裝的是什麼?」
林嫤道:「是平安符,母后親自替你求的。以後不管去了哪裏,都不許拆下來,隨身帶着。它能保你平安的。」
桓小皇子笑嘻嘻的道:「信一張鬼畫鴉的紙,還不如信我自己。」
林嫤瞪了他一眼。
桓小皇子只好連連擺手道:「好好好,兒子以後一定隨身帶着,絕不拆下來。」說着將荷包里的平安符拿出來看了看,又接着道:「我雖然不信它,但這是母后對兒子的心意呢。」
皇帝抱起將糕點當成泥巴一樣捏的旭小皇子,又道:「明天就要走了,今晚就在宮裏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