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速中文網 > 軍事小說 > 漢末召虎 > 第十八章 風物

第十八章 風物

    張遼一邊想着,騎着象龍不知不覺出了雒陽城東南的開陽門,開陽門繼續向南路過太學門前四十六塊石碑林,碑林前停了不少車馬,很多文士儒生都在此滯留。

    張遼也停下來看了一番,這四十六塊石碑每塊高一丈許,寬四尺,頗為壯觀,而內涵則更為豐富,刻的是赫赫有名的熹平石經,也是最標準的官方儒學經典。

    熹平石經是漢靈帝熹平四年,也就是大約十五年前,時任議郎的蔡邕有感於經籍距聖人著述的時間久遠,文字錯誤多,被俗儒牽強附會,貽誤學子,便是在考試時也因為所學經文的差異造成不少紛爭,於是與五官中郎將堂溪典、光祿大夫楊賜、諫議大夫馬日磾、議郎張馴、韓說、太史令單颺等人奏請正定《六經》的文字。

    靈帝批准後,蔡邕以隸書將《書》、《詩》、《禮》、《易》、《春秋》和《公羊傳》、《論語》儒家七經寫在碑上,讓人刻錄,共歷時九年而成,刻好立在太學門外,成為儒家一大聖地。

    在太學前稍作滯留後,張遼繼續南行,他一路上經過的地方,都是緊鄰雒陽城的繁華區域,居住的都是富戶豪強,大街夾小巷,人來人往。

    雒陽作為大漢最繁華的城市,金市和馬市是東西兩市,而張遼現在走的這一段算是後來發展出來的南市了,雖然沒有金市和馬市那麼喧鬧,但仍然有不少酒肆、館舍、貨鋪,甚至還有一家章台。

    所謂章台,就是青樓,漢代青樓產業還沒有唐宋時期那般興盛,而且此時還沒有青樓這個說法,因前漢長安城有章台街,是青樓集中之處,所以時人便以章台稱呼煙花場所。

    而且漢代青樓多以歌姬為主,明目張胆從事皮肉生意的並不多,到了後漢,定都雒陽,儒學盛行,青樓更是大大減少了。

    不過無論前世還是今世,無論張召虎還是張遼,都沒有去過青樓,所以路過時,張遼很是好奇,眼睛偷偷瞥了瞥,啥也沒看清,更沒膽量進去了。

    暗自腹誹了自己一句,張遼繼續沿着大街信馬由韁。


    到了一處酒肆,張遼覺得有些餓,將象龍交給酒肆餵食,自己則進了樓中。

    進了酒肆,早有酒保笑着迎上來,招呼張遼坐下,張遼看着牆上掛着的木牌菜譜,當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排狗肉的菜譜,足有十多個。

    俗話說:「狗肉滾三滾,神仙站不穩」,漢代自高祖劉邦以降,最喜歡吃的就是狗肉,市井豪傑多是屠狗之輩,狗肉是主要肉食之一,所以狗狗生在這個時代真的很悲劇。

    張遼瞥了眼菜譜,打頭的就是五香狗肉乾、狗巾羹、狗苦羹、炙狗肋、炙犬肝……不過他對狗肉無愛,便挑着點了幾個菜。

    待飯菜上來,看到那些粗糙的飯菜,張遼皺眉嘗了兩口,頓時沒了胃口,哀嚎道:「蒼天啊,大地啊,皇天后土在上,這是給狗吃的麼?」

    他從張遼原本的記憶中,也了解了漢代的飲食情況,着實不怎麼樣,看來以後日子不好過了。

    漢代食物還沒有後世那般充裕,尋常百姓家每日只吃兩餐,只有王侯貴族才能日吃三餐,要想隨時隨地吃零食,加餐飯,難啊。

    張遼很是不習慣,而且漢代的食物蔬菜種類也很貧乏,西紅柿、土豆、青椒、紅薯、洋蔥、辣椒、玉米、胡蘿蔔、菠菜、生菜……這些全部沒有!

    常吃的就是葵菜、韭菜、薤、油菜、蘿蔔、小白菜以及蔥姜蒜,又以葵為主,韭菜次之,那首詩中的「青青園中葵」說的就是冬葵,而不是向日葵。主食基本就是由粟、麥、稻做成的飯,行軍乾糧就是把煮好的飯放太陽下曬乾後攜帶,或者是炒豆子,配着豆豉醬,很是悲催。

    肉食範圍倒是很廣,不僅食用家禽家畜,還大量獵取雁、鶴等野生動物,牛、羊、豬、鹿、兔、鶴、雁、雞、鴨、魚都吃,但主要還是以羊肉、豬肉、雞肉和狗肉為主,而且都是妥妥的奢侈品,只有貴族和老人才吃肉,豬肉的價格十倍於狗肉,尋常人根本吃不起。肉的做法倒是不少,有羹、炙、濯、蒸、膾、脯、臘、醢等,還有生魚片,很是盛行,可惜都不合張遼的胃口,要知道,張遼在後世也是出了名的嘴刁。

    唯一讓他喜極落淚的就是居然見到了豆腐,張遼當即滿滿的吃了一盤豆腐,喝了點酒



  
秋風知了推薦:  
隨機推薦:  真實的克蘇魯跑團遊戲  網遊之九轉輪迴  我真的控制不住自己  紅色莫斯科  女總裁的上門女婿  
『加入書籤,方便閱讀』

熱門推薦

搜"漢末召虎"
360搜"漢末召虎"
語言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