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的形態,一直都在隨着社會的進步而革新。
人類歷史上有過所謂的排隊槍斃的年代,顧名思義在這個年代中交戰雙方會排排站拿槍互懟,看起來就像在比拼誰先死完一樣。
前宇航時代很多人覺得這樣的戰鬥蠢爆了,並且幻想自己回到過去之後,能用後世的戰法狠狠的教訓「古人」成就一番偉業。
然而這是痴心妄想,排隊槍斃時代的滑膛槍因為彈丸在槍膛內其實是在槍管內壁之間來回彈射着前進,所以出膛時的飛行方向有巨大的隨機性,因此滑膛槍在十米的距離上要殺傷人就基本看臉了,打不中太正常了。
武器的局限性使得那個年代必須採取排槍陣才能保證有足夠的火力來殺傷敵人。此外,當年的社會構成也決定了排槍陣是最適合當時的作戰陣型。
因為那時候民族國家尚未形成,基層士兵不具備為國而戰的內在動因,他們大部分是被抓丁抓來的農奴,少部分是為錢而戰的僱傭兵。由這種人構成的軍隊缺乏足夠的凝聚力,只有置身於軍陣中,讓人感受到「團體」的存在,才能保證他們不逃跑。
所謂排隊槍斃時代,戰爭的陣亡率其實不高,因為大多數時候對射持續不到第三輪射擊,其中一方就會因為士氣崩潰而開始潰敗。因此那時候還普遍採取多層軍陣,第一層潰敗之後由軍官維持士氣的第二層陣線上前開火。
十八世紀晚期到十九世紀早期,法軍之所以橫掃歐洲,很大一個原因就是法軍基幹力量構成變成了剛剛分到土地的小農和剛剛獲得政治權利的城市資產階級。加上反法同盟的存在使得法蘭西民族國家開始形成,法軍的基幹部隊擁有奧地利、俄國和普魯士的舊式軍隊不具備的主觀能動性。
當時整個歐洲只有比法國更早完成資產階級革命,軍隊中擁有大量城市小資產階級子弟的英國陸軍能在陸地上和法軍玩步兵對碰。
到後來隨着歐洲各國資產階級革命的完成,加上民族國家的形成,基層步兵開始擁有越來越強的作戰能動性,加上戰場火力密度的上升,整個戰爭的形態才發生了變化。
所以戰爭的形態,永遠和武器以及社會制度息息相關,每個時代的戰爭形態必定都是最適合那個時代的因為當它不適合的時候,就會被更合適的形態所淘汰。
比如古代的馬拉戰車,當馬鐙開始普及騎兵成為戰場機動力量的主宰之後,戰車就被淘汰了。再比如傳統的步兵波狀衝擊,在機關槍和鐵絲網普及之後就退出了歷史舞台。
而現在,一個淘汰舊的戰爭形勢的機會,正擺在林有德面前。
現代宇宙戰的戰爭形態,有點類似於當年的帆船海戰。雙方的戰艦都非常巨大,擁有相當強力的護盾,因此為了高效的擊破護盾雙方都廣泛採用質量兵器。能量武器在面對護盾的時候,不管是以單純的過載護盾為目的直接照射,還是以突破護盾為目的一點突破照射,攻擊方消耗的能量和防禦方護盾的容量基本是一比一置換。比如用廣域照射武器對護盾投射100點能量,就會消耗100點護盾容量。再比如用一點突破的集束能量武器投射100點能量,一半穿透了護盾射在外殼上,那對護盾容量的消耗就是50點,不會消耗更多。
質量兵器卻不一樣,尤其是在同時有不同速度和質量的質量彈頭在轟擊同一個護盾的時候,護盾的消耗往往大於攻擊方投射的能量。
因為護盾只有在應對處於最佳迎擊範圍內的質量武器,才能做到護盾容量和彈丸動能的一比一置換。
比如護盾被設定為迎擊質量m速度2v的彈藥的時候效果最好,那這時候如果有質量2m速度v的彈頭命中護盾,就會對護盾容量造成超過彈丸動能的傷害。
現代宇宙戰理論正是建立在這個技術基礎上,協調不同艦隻發射的不同速度和質量的彈丸集火一艘戰艦是艦隊戰中制勝的關鍵之一。
這時候意大利炮這種能量投射量已經大到可以直接用一比一能量置換穿透對方護盾的東西,可以說改變了戰場,這也是企業號從起航以後無往不利的關鍵點。
而企業號擁有的第二件武器,能夠直接無效化護盾,這也是足以改變戰爭形態的革命性武器。
林有德實際上撿了兩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