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李儒帶着董卓殘部來到了樅陽,時間已經到了公元190年元月,不過26農曆而言,還只是189年12月而已。
李儒派人先一步來到華夏共和國,提出收容的申請。揚言數萬大軍,將絕對服從李煜的吩咐。同時,隨着他們南下的還將有數十萬百姓,金銀財寶不計其數。
這個時候,共和國的最高人大代表大會剛剛成立。就如同李煜所言,以後類似政策或者立法的事情,大家應該都有資格坐下來談,而不是他繼續乾綱獨斷。
於是乎,是否接納董卓殘部,就成為了代表大會成立之後的第一個需要討論的議題。
和後世相比,如今這個代表大會顯然是被簡化的,現階段只有原本特區所在的幾個縣城,同時還要有社會黨的背景,才有資格成為人大代表。人數有所下降不說,權力方面罷免主席,相當於共和國來說就是罷免元首的這個權力,並不存在。
李煜的權力受到《憲法(尚未制定出來)》限制,同時若要制定基本國策和法律,也必須要在代表大會上進行說明,分析利弊,然後在得到投票並且通過之後,才能繼續進行。
「董卓殘暴不仁,在關中推行軍管政策,但卻是默許軍人對百姓和士人進行欺壓。哪怕如今董卓已經伏誅,但他的屬下已經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驟然讓他們過來,難免會和我們這裏的習慣造成衝突。而且南方本來就多山多林,並不適合騎兵作戰,我個人的意思是讓他們佔領皖縣、居巢縣、舒縣、臨湖縣和襄安縣,並且駐紮在當地。
如此,一則可以發揮他們的騎兵作戰能力,二則可以避免雙方裏面不和造成的衝突,最後也方便我們逐漸對他們進行轉化,最後達到真正合流的目的!」在代表大會上,最先發話的卻不是李煜,而是並不支持吸納他們進來的袁渙。
他率先走上講台,把吸收董卓殘部的危害,還有不確定因素都詳細進行介紹。同時把處理的辦法說了出來。
「若放任董卓殘部留在長江對岸,會否讓他們心有不滿,繼而轉投大漢共和國或者蜀漢?」在詢問的階段裏面,陳瑀起身詢問道。
「把他們放過來,若他們不習慣我們這裏的生活,同樣會產生衝突。到時候,甚至我們之間連緩衝的餘地都沒有,而且若是全部鬧起來,對共和國也很有可能會造成損失!」袁渙據理力爭。
「可是我們如何轉化他們?這樣是否會引起他們的戒備,甚至抵抗?數萬大軍在長江那邊駐紮,不管如何不安定因素還是太大了!」來自軍方的李懿起身提問。
「軍隊我們並不插手,但必須要按照我們的標準進行裁撤一批亢員,免得財政負擔太重。同時一視同仁,既然他們前來投靠我們,那麼就必須要遵守我們的規章制度,反正軍餉和補給我們絕對不會虧欠他們!但同樣的,他們必須要接受,我們在部隊裏面安插政委,同時由我們派遣官員在這五縣擔任官職……我唯一擔心的是,我們是否有足夠的官員!」袁渙說完看向了後面上首處的李煜。
「實在不行只派遣一個縣令,其他則保持不變,避免刺激到他們!」李煜提議道。
某種意義上來說這個回答,也已經表示他支持袁渙的提議。實際上袁渙的提議最為保險,同時有董卓殘部頂在前面,能為共和國的防務分擔一些壓力。
這其實也算是玩另外一種形勢的『一國兩制』和『自治區』制度。給予董卓殘部一定的自由和自主權利,以此來避免一些不必要的衝突。再通過啟蒙和幫帶的後續工作,來逐步把這支部隊真正的吸收到共和國裏面,就如同昔日的黃巾軍殘部一樣。
李煜既然同意了這個觀點,那麼大家基本上就沒什麼好說的。整個會場頓時就安靜了下來。這多少讓李煜有點不滿意,畢竟行不行應該大家討論過後來得到結果,而不是他說了什麼就是什麼。
只是看在代表大會不過剛剛建立的份上,他也不好追究什麼。說到底,大家都還習慣以前那種制度,要轉變觀念還沒有那麼快。表決的時候,自然是所有代表清一色支持袁渙的意見,這讓李煜有點無奈,也無可奈何。
事情就這樣定了下來,負責把這件事情通報回去的,便是三天前剛剛來到共和國的賈詡。這位剛剛才開始和李煜進行洽談,卻不想董卓已經掛掉了,那麼自然不需要繼
第86章廬江自治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