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就在支書家開,莫阿公說剛分得些白米,舀了些出來拿去廚房下鍋煮,被莫支書夫妻倆同時強硬推回來,五叔奶個子不高,性子很熱誠,莫阿奶教莫小曼稱呼她做「五叔奶」,想必莫支書在族中兄弟里排行第五。
五叔奶嗔怪地說道:「他二伯,你要這樣,可就讓我們難做人了!我家四小子和五小子當年在水庫游泳,兄弟倆腿抽筋一個扯一個地沉下水,要不是你及時趕到,還能有命在嗎?這些年你泡的藥酒,治了村里多少人的風濕病啊?我們家這老頭年輕時候不講究,落下骨痛,還不是你給了藥材,教他泡上一罈子藥酒,常年喝着,雖然沒斷根,可颳風下雨也不能發作得太厲害,免受那份疼痛……你們啊,甭客氣了,當在自個家一樣的!」
莫阿公聽完,笑呵呵地就不再多說什麼了。
五叔奶有媳婦和閨女做幫手,也不要莫小曼進廚房,莫小曼就乖巧地坐在莫阿奶身邊,等吃飯。
趁這功夫又多瞅莫阿公幾眼,她記得阿公只是認識草藥,從來不給人看病的,前世她被劉鳳英潑熱油燙傷,人又發燒只剩一口氣,阿公開始是不知道,知道後急着催莫國強送醫院,見莫國強實在不肯送去醫院,再拖下去小命不保,阿公只得自己弄了些黑漆漆涼沁沁的藥糊給她塗上,再煎了湯藥灌下,也是小曼命大,活下來了,燙傷也慢慢好起來,卻留下滿身的疤痕,醜陋不堪,她只當阿公是瞎矇的蒙古大夫,現在聽說阿公還會配藥酒治風濕骨痛,不免有些驚奇:阿公到底懂不懂中醫啊?
晚飯擺上桌,沒有大魚大肉,那香味卻讓莫小曼垂涎欲滴,支書家人多,菜不是一碟一碟的,而是以盆為單位,那種直徑一尺、深五六寸的土黃瓦盆:一盆韭菜炒蛋、一盆燉南瓜、一盆炒豆角,和一盆臘肉炒酸菜,外加一盆絲瓜湯!
主食是一大鍋白米飯,不摻雜糧的!
這是待客的規格!
莫小曼眼睛往桌上一掃,目光圈住那盆臘肉炒酸菜,並沒有多少塊臘肉,但煉了油出來,足夠潤炒酸菜,那個香味,真叫人受不了!
將芥菜洗淨曬乾,切得細細碎碎,拌上米飯粒和少許鹽巴,填裝進瓦壇醃出來的酸菜,本地家家戶戶都會做,這種酸菜醃漬法不知由哪代祖宗發明並流傳下來,估計沒有千年也得有百年了,每年家裏收割了芥菜,大缸大壇醃製起來,足夠吃一年的,夏天就算沒有油炒,光是吃着清真味的,也足以下飯喝粥,把肚子填得飽飽的!
今晚這盆酸菜里有臘肉,還拍了幾瓣蒜米,撒一把蔥花,爆幾顆紅辣椒,這味道不要太美,對於莫小曼來說,簡直堪比山珍海味了!
小孩子不能上桌,莫阿奶眼睛看不見怕失禮,堅拒不肯上桌,莫阿公是今晚主客,上了桌和支書推杯換盞,喝着小酒說點酒話,莫阿奶和莫小曼兩個就坐在莫阿公身後,每人捧着一碗白米飯,上頭擱一勺炒蛋和一勺臘肉炒酸菜。
莫阿奶面色平靜一口一口慢慢吃,似乎在側耳聽莫阿公說話,莫小曼表情就豐富多了,隔得許多年,再吃到家鄉的酸菜,她高興啊,扒一口飯,珍惜地送一筷子酸菜,味道很美,但是肚子很餓,只得嚼兩嚼就趕緊吞下去,自己都沒察覺,她這飯吃得那叫一個眉飛色舞!
莫支書錯眼瞧見小曼那個樣兒,不由得樂了,走過來給她和莫阿奶又添上兩塊臘肉,再一次誇讚莫阿公挑得對,莫國強幾個孩子裏,別的都不成,就這莫小曼最好!
女人小孩們吃完飯就放碗離開,桌上幾個老少男人還在慢慢喝酒,談古論今,沒到睡覺的時候,五叔奶陪着莫阿奶坐在門口曬台子裏說話,每人拿一柄大蒲扇,扇着風也可以趕蚊子,莫小曼被幾個四五六歲的幼兒邀請一起玩,盛情難卻,不得不發掘出點童心,陪他們又跑又跳地玩了一會。
這當口卻見院門開了,關隊長走了進來,和五叔奶、莫阿奶打一聲招呼,就直接走進堂廳,被莫支書招呼着坐下一起喝酒。
屋裏男人們說些什麼外頭聽不清,大概過得二十分鐘這樣,莫阿公忽然跑了出來,蹲到莫阿奶身邊問道:
「老太婆,我原先想着明天把你們帶到水庫上去住一段,等入了秋,雨水少些,再叫莫老大把那幾分菜地還給我們,那本是我們舊年買的地基,我們一家三口圍起個小院,起兩間屋住着。剛才聽關隊長
第十三章定下知青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