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之間,廖仲愷先生遇刺案引發的巨大震動波及全城,整個廣州風聲鶴唳,烏雲壓頂,各種流言沸沸揚揚。
駐紮廣州周邊的各軍驚駭之下,先後進入戰備狀態,城中街市蕭條,百業停滯,數百萬滿懷恐懼的民眾紛紛跑回家中緊閉大門,戰戰兢兢地祈禱戰爭不要到來。
值得慶幸的是,善於借勢的蔣校長在汪精衛派系支持下驟然發動,緊急派遣黃埔軍兩個師展開全城戒嚴,黃埔軍校第二、第三期近一千五百師生盡數出動,搶先控制了珠江沿岸的所有碼頭,在共產國際的鼎力支持下,調動一切宣傳力量搶佔道德制高點,迫使企圖藉機發難的粵軍龜縮營中不敢輕舉妄動。
緊接着,《國民日報》公佈了被捕殺手陳順的「粵軍南路司令部軍事委員」的身份和部分供詞,各種流言在沸騰的輿論中消失。
第三天,國民政府鄭重宣佈由汪精衛、許崇智、******組成「廖案特別委員會」,授以政治、軍事、警察全權,以應付非常之局勢,查辦「廖案」成為壓倒一切的當務之急。
隨着偵查、逮捕和審訊的不斷深入,跌宕起伏的案件內幕逐漸揭露,包括黨國元勛胡漢民在內大批上層人物牽涉其中,刺殺廖仲愷的主使者朱卓文、胡毅生、魏邦平、梁鴻楷、林直勉等人無一不是聲名顯赫的軍政要員,背後的勢力根深蒂固千絲萬縷,引發中外各界一片譁然。
相比之下,重兵戒備的城東郊場無比安靜。
被隔離於外的肅殺軍營,外松內緊,氣氛緊張,每天都有數以十計的嫌疑人被押解到軍械科小院這個營中營之內,從大本營軍政各部精心挑選的上百名審訊人員,每天以三班倒的方式,夜以繼日展開審訊。
在長達半個月的時間裏,戒備森嚴的東較場沒有放出一個嫌疑人,反而越抓越多,牽涉越來越廣,由總軍法官親自負責的每一份審訊材料,都會在第一時間完成複製,然後交由全副武裝的憲兵,緊急送往城中的國民政府總部。
身為營中營「地主」的鄭毅,雖然不是軍法部和專案組成員,但他承擔的後勤與保衛任務極為繁重,在長達二十天時間裏無法走出軍械科小院一步,麾下四十六名弟兄停止一切訓練與文化學習,除了為高達兩個連的保衛憲兵和上百名軍法官、審訊官做飯做菜送菜送水之外,還得負責百餘名犯人的飲食與看守。
為了不讓那些遭受刑訊的重要人犯死去,身為中校科長的鄭毅不止一次充當臨時救治的醫生和熬煮流食的伙夫,其淵博知識和負責精神,贏得了軍法官和憲兵們的一片讚譽,就連獲得救治和善待的人犯也情不自禁向鄭毅感恩戴德。
九月十五日,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兼軍事委員會主席汪精衛忽然宣佈「廖案」調查取證暫告一段落,不日將做出正式宣判。
消息一出,萬眾矚目。
遍佈廣州城裏城外的戒嚴官兵,陸續撤離,返回軍營,數以百計的中外記者涌到國民政府門前要求採訪,可是,沒有幾個人知道一場改變華夏歷史的政治交易已經結束,沒有幾個人知道在短短二十天時間裏,革命陣營中發生了一幕又一幕驚心動魄的政治較量和政治交易。
三日後,包括黨國元勛胡漢民和粵軍總司令許崇智在內的大批重量級人物黯然下野,出洋避難,策劃並指揮謀殺的胡毅生、魏邦平等軍政要員卻早已逃往香港,奇蹟般地獲得免於追究的赦免。
粵軍第一軍長梁鴻楷等數十名涉案要員,在交易達成之後悄然獲釋,整個軍政權力集中到了汪精衛和異軍突起的蔣校長手上,在國民政府鋪天蓋地的輿論宣傳下,勞苦功高的汪、蔣兩人成了最大的贏家。
雲層厚積,秋風瑟瑟。
軍容整齊的鄭毅肅立在辦公室門前,懷着滿腔義憤與失望,冷眼目送腳步匆匆的軍法官們登車離去。
「小鄭,這段時間辛苦你啦!你和你的士兵們表現非常優秀,不但讓我們的憲兵和軍法官們一日三餐吃飽吃好,還救治了五名重傷人犯,沒有死掉一個人,回去之後我要給你們請功。」
擔任總軍法官的周主任悄然來到鄭毅身邊,並肩站在一起目送登車的手下官兵。
鄭毅微微搖頭:「言重了,分內之事沒有任何功勞可言。」
第四十一章 無言以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