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陳朝被修改後的科舉中,最為坑人的地方就在這兒。
為何如此說?秀才是一縣一個,雖然同樣也是按照籍貫來劃分,但只要成績還可以,七八成對了,那麼就算是通過,然後按照籍貫和成績來劃分該府下面的秀才名額。
可以說,只要死讀硬背,絕大部分的秀才都能通過考試,也就是說,可以保證每個縣都有一個秀才名額落實。這個時候就看你籍貫所在的縣文風牛逼不牛逼了。
不牛逼,說不定你考了個七八成剛好過線的成績就成了秀才,牛逼,則是你考了九成的成績都沒法當秀才,因為還有人是滿分而過的。
最悲催的是文風大盛的地方,滿分的人太多了,只能按照年限一個個排着隊來。這逼得不少牛人轉移籍貫參加考試。可這轉移籍貫的事,又不是普通人能夠做到的。
那麼為何說舉人試是科舉中最坑人的?因為舉人試考核的不再是記憶力,而是策論,你說得天花亂墜,不符合學督的意,直接零分。
可就算合了學督的意,拿到滿分了,你前面有個和你通籍貫,同樣滿分,還比你大的學長出現,那麼你也不可能成為舉人。
最最噁心的地方在於,一個府要是沒人及格,那麼就沒有人能成為舉人。而另一個府,十七八個滿分的,卻只能有一個人能當舉人。
這就造成,全省十數個府的數千個歷屆秀才參與舉人試,最後可能只有兩三個舉人中舉,甚至歷史上都出現過一府只有一人中舉的悲慘場景出現。
秀才們能服氣嗎?肯定不服氣啊!你說老子學識不夠,策論不過關沒法中舉當舉人,那也就認了,回去繼續努力研究策論好了。可他喵的,老子也是滿分啊!就因為前面有個同樣滿分的學長,老子居然就沒法中舉?而其他府的名額卻白白浪費掉?能服氣才是怪事!
但卻根本沒法把其他府的名額拿給其他府的滿分秀才使用,因為那些府的倒霉秀才是不可能願意讓自己府的舉人名額給其他府的人佔去了。
唯一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就是轉移籍貫,可轉移到什麼府去卻是個大問題。因為誰都不敢保證,本來自己在原籍里是坐二望一,前面那個傢伙稍有差池,自己就是第一!而去到其他府說不定會突然冒出一個黑馬,把有希望的自己直接給碾壓了。
這就使得,一旦準備開始舉人試的時候,全省官道上那可是飛馬塘報開始絡繹不絕的,各個府各個縣都會出現大票大票到處打聽讀書人情況的外地人。
甚至讀書人意外事故頻繁的時節也是在這個時候,一場科舉下來,有大票籍籍無名,誰都不認識的老鄉一躍成為本地的舉人,也有大票原本聲名遠赫的秀才,突然銷聲匿跡,從此再也不見了。
看到信中說道自己在成為秀才後需要注意人身安全,以及看到信中所講述的內容,張仲軍無奈的嘆口氣:「媽蛋,這坑人坑得不成樣了,從來就沒聽說過科舉考試的名額,居然會限定住籍貫的。」
不過想想朝廷只能掌控城市,格局上就限制了官員的數量,要是不固定各地的名額,恐怕有一天整個朝廷的重臣都是一地出來的鄉黨呢。所以無論發生什麼,朝廷都不做更改,倒也是能明白朝廷的決心。
張仲軍又往下看,看到進士試,也就是殿試的考核內容,不由得發愣了一下。沒有所謂的會試,因為進士試也就是殿試,不允許往屆舉人,也就是沒考上進士的舉人,參與殿試。
所以歷屆殿試都只有十八行省的數百個舉人參與,這麼點人根本不用通過會試來刷減名額,直接進行殿試就行了。
就是說,一個讀書人,一輩子只能參與一次殿試,成功了青雲直上,然後奮鬥一輩子,最差勁都是六部尚書各省主官的官位。
而沒有成為進士,那麼就以舉人身份乖乖的入職各機構當跑腿的官員吧,從這些機構中慢慢爬,奮鬥一輩子還是有可能爬到一省一把手和中央六部二把手的位置,但未來就再也沒有提升的可能了。
看到這個限制,張仲軍簡直就是目瞪口呆,前面允許歷屆秀才參與舉人試,讓新秀才們壓力大得不要不要的。可為毛卻不允許歷屆舉人參與進士考呢?這不是浪費人才嗎?說不得那些第一次沒考中的舉人中,就有着晚熟的超級天才呢?
不過張仲軍思索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