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五六今年十五歲,家住青州太平縣朱家村。
從他記事起,他的父親便是青州豪族的王家的佃戶,每年的收成都要交給王家七成。
他有兩個哥哥,一個叫朱一二,一個叫朱三四,他們都在給王家放牛,而他在九歲的時候也不得和哥哥們一樣去,為的是只是每天一個黑饅頭。
朱五六不喜歡黑饅頭,因為這種饅頭是麥糠混着霉的麥子蒸出來的,難以下咽。
可是他又不能不吃,家裏剩下的三成糧食根本不夠他們一家七口人吃,因為還有個妹妹。
幾戶每天朱五六都是餓着的,只有逢年過節的時候,爹娘才會捨得賣掉家中麥子換來幾斤白面蒸麵餅和饅頭。
在他的記憶中,這都是他最快樂的時刻。
不過,今年和往年不太一樣了,原本租種王家耕地的父親忽然把三兄弟全部叫回家,一家七口人全部去村外河溝的兩側開墾荒地。
按照爹娘的說法,齊王殿下頒佈了屯田令,誰家屯田,田畝從今以後就是誰家的,世代繼承。
後來,村裏的里正又到了他家,讓他們家加入生產隊。
他記得爹娘都高興壞了,因為他家開墾出的耕地附近相親都被劃成了一個生產隊,而且從縣裏很快來了耕牛,耕具分配到各個生產隊。
開春之後,村裏的人便能夠一起耕種田地,而將來三年的時間官府不會徵收任何賦稅。
按照屯田法,他可以耕種的田畝數是三十畝,可是他一個人忙不過來。
不過爹娘說等今年的收成賣了,就給他準備聘禮找個媳婦,這樣就能一起種田了,想到這朱五六有些臉紅,女人到底是什麼滋味呢?
他正在田間望着旋轉的扭力翻車,這時候他的二哥朱三四跑了過來,對他說道:「五六,青州城來了殿下的報童,里正讓村里所有人都到村子東頭的打穀場。」
「啥是報童?」朱五六疑惑道。
「你管啥是報童,回去就是了。」
朱三四拉着朱五六就去了打穀場,這時候全村的人基本上都到了。
在打穀場中間一個老丈正拿着一張佈告一樣的東西,朱家村的里正,德高望盛的朱子友正站在老丈的身後,十分小心地陪着。
此人正是第一次下鄉的范增,他拿着報紙,問朱子友:「村裏的人都到齊了嗎?」
「這朱五六也來了,到齊了。」朱子友說道。
范增點了點頭,大渝國無論是州縣村,百姓聚集在一起,村子被一道土圍牆圍起來,這是為了防止豺狼虎豹,也正是因此如此,百姓都在一起,也容易召集。
他這時說道:「先老朽說一下什麼叫報童……」
接着范增把報紙這個概念普及了出去,這是齊王交代的任務之一,普及報紙,並且讓報紙成為官方的權威信息。
一番解釋過後,百姓們了解的差不多了,這時范增開始念了起來,內容自然是報紙上的內容。
這是大渝國第一版報紙,上面寫的是青州進來生的重要事情。
其中第一條是明確屯田令中每個人分的田畝數,防止豪族好吃多佔。
第二條是徵兵的信息,鼓勵青壯年參軍,並且明確參軍可以額外得到田畝數,每月可領薪俸若干,年底府衙還會對參軍的人家補貼糧食和肉食。
第三條是恢復馬政,鼓勵畜牧,第四條鼓勵商業貿易,手工業,糾正商人,工匠地位低下的境況,外來遊民可入城做工,滿三年可得當地戶籍,享受封地一切之便利。
因為報紙版面有限,政策暫時就這幾樣,剩下的則是封地的幾個大案,一個是滄州事件,一個是登州事件。
「呸,這個王家和秦家真不是東西。」報紙念完,一個百姓罵道。
「可不是,尤其是這個王家,竟然為了私利,殺害一家七十二口,真是該挨千刀。」又有人說道。
「這當地豪族本來就是禍害,我們累死累活,每年的收成要交給他們七成,他們又霸佔了我們多少土地。」
「……」
前面念到新出政策的時候,百姓無不歡呼雀躍,但是涉及當地豪族,百姓們一個個恨得咬牙切齒。
范增在仔細觀察着百姓們的反應,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