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黎淺淺兄妹聽完劉二的回稟後,心頭不約而同想到了這句話。
「父親正當年,那言姑母再好,也和父親不……」不相配嗎?黎茗熙話到嘴又咽了回去。
畢竟是父親的事情,做兒女的實不好評斷。
但對黎韶熙和黎淺淺這對從現代穿過來的兄妹來說,嗯哼,就沒那個忌諱,雖然說感情的事,是屬個人私事,就算是親生父親,也不好插手,和黎茗熙雖有所不同,但結果卻是一樣。
孩子們對父親的婚事,只能關心,不能插手。
黎淺淺心說,怎麼可能真不插手,不過是不露痕跡罷了!
黎韶熙是長子,對父母之間的情深意重,應是最有感觸的,奈何,黎韶熙內里已換了芯,對黎經時和長孫氏之間的感情,多是聽弟弟黎茗熙說,以及平日自己的觀察所得。
黎經時聰敏,少時就被父親帶着身邊教導,長孫氏在長孫家雖是嫡長女,但因生母早逝,她所學大多是從黎漱這邊來的。
黎漱祖上是前朝皇帝,身邊還是老內侍教出來的太監和嬤嬤,他們的學識不俗,教出來的長孫氏,自也氣質不俗。
黎經時和黎漱嚴格說起來,是同一個祖宗,不過一個是嫡支,一個是分支,黎漱的父祖都是瑞瑤教教主,黎經時的祖上,則是當年賢太子出事後,投奔瑞瑤教創教教主的庶弟。
兩家的家底大不同,黎經時又是庶出,嫡母黎老太太那樣一個性子,有什麼好的,哪輪得到他身上。
若非兩個嫡兄資質太差,父親也不會想把家業交到他手裏,並命他多照拂兄長們。
對長孫氏,黎經時愛重不已,夫妻兩一起打拚,好不容易有點成績,卻遭逢生離,後又變成死別,對黎經時來說,那種痛不欲生的感覺,實無法對外人言。
也是因為如此,黎漱才會對他沒有太多不滿。
對長孫氏的亡故,黎漱常常自責,為何沒有早點找到她,黎老太太欺負她,不就是因為她沒娘家人嗎?
對孩子來說,都不希望父親在母親過世後,另娶新妻,因為不想有人取代了母親在父親心目中及家中的地位。
不過黎韶熙和黎淺淺,也很明白,黎經時再娶的可能性很高,所以對他繼妻人選的要求,不免就多了些,黎茗熙就更清楚這一點,相比起沒看過父母情深意重的黎淺淺和黎韶熙,他對黎經時再娶一事,很是牴觸,卻着實不好宣諸於口。
所以兄妹三人,知道有人盯上父親後,這幾天都有些提不起勁兒來。
言家這頭,言姑母面對大侄子時,話說的是很直接,但真叫她面對面和黎經時說話?她還沒那個膽,同時也沒那個機會。
別忘了,黎經時在守母孝,她就算想做什麼,也不能急在這個時候,更何況她也不是那種使小手段攀上男人的性子,還沒和離前,就有不少女子試圖用這種方式攀上她那前夫。
那人家世好,生得也好,可以說是個四角俱全的好對象,就算家有嬌妻美妾,還是有姑娘家不斷攀附過來。
那時候,只要他去赴宴,回來時不是帶着主人家送的歌伎、舞伎,若沒帶人回來,也不必太高興,因為他會告訴她,叫她派人去誰家說親,因為對方家的女兒,不慎落水被他救起,因誤了人家姑娘的清白,所以要納回來作妾。
看多了那些女人為求進門的手段,言姑母自然是不屑用這樣的方式,去獲取男人的注意,還有,最重要的一點,她都幾十歲的人了!怎麼可能用這樣的方法?真要用了,那可真丟臉丟到家了。
可是她又真的很想很想與黎經時結連理,怎麼辦呢?
言瑞進說了,這事急不得,黎家還在孝期,但凡在這個時候,鬧出一丁點事情來,都很可能會影響到他們父子的前途。
他相信姑母若真心對黎經時,必不願他因自己有所損傷。
他賭對了。
但是,另一方面,他也賭輸了。
因為出手的人,不是言姑母,而是他家的庶妹。
相中的對象,當然不是黎經時,而是黎韶熙。
*
黎家在守孝,言瑞進就算和黎經時的交情好,也不好在這時候,邀請對方到自家做客,在外邀宴,也不
第六百九十七章 有客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