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兆水很贊同張海龍的意見,特別是安排潛艇去日本主要水道佈置水雷,絕對是對日本海上運輸業一個沉重的打擊。
不過在建設前進基地這個問題上與張海龍有不同的意見,李兆水認為,整個日本的東部和南部就沒有適合建設優良港口的島嶼,只能建設物資補給點,所以要求就沒有那麼高了,只要是能存放物資,讓戰列艦、戰列巡洋艦等能就近獲得補給就可以了。
張海龍感覺自己要求太高,有點理想化了,別說是日本的島嶼,就是台灣島以及周邊,適合建設停放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的軍港也只有基隆港了,就是那霸港這麼好的條件也只能建設成驅逐艦和潛艇的母港,而不能停靠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
於是張海龍採納了李兆水的建議,佔領伊豆列島作為物資補給點,同時向張偉建議,佔領小笠原群島和硫磺群島,建立笠磺縣,切斷日本以後南太平洋方向的貿易線。
張偉採納了張海龍的建議,建立笠磺縣,又把伊豆諸島也設立為縣,成為琉球市下轄的第7和第8個縣,這2個縣目前只作為軍事用途,暫時不安排華人居民,島上的日本居民全部抓捕後作為免費勞動力,老弱病殘秘密處理掉。
張偉又要求張海龍,在炮轟日本沿海城市的時候不用轟炸北海道和九洲,這次對日作戰,除了要日本付出巨大的經濟賠償之外,張偉還想要日本割讓北海道和九洲島,要是現在把沿海城市都炸爛了,將來重建也很麻煩。
為了便於協調琉球市以及下面各縣軍政之間的配合關係,張偉又任命張海龍兼任琉球市的市長,給他配了1位高級政務人員做副市長,配合他的工作。
張偉給琉球市配備了1個旅的民兵,7500人,另外給北方艦隊配備了1個海軍陸戰團4000人,用於奪島作戰之用。
去佔領北方新設4縣和封鎖鯨海的艦隊昨天就出發了,佔領這4個地方一點壓力都沒有,每個縣派了1個民兵營,500人,兵力不多,只要有強大的海軍,日本人是不敢找這幾個縣的麻煩的。
前去布雷和封鎖日本主要港口的潛艇部隊昨天下午出發的。
張海龍命令參謀先給2個艦隊發電報,讓他們不要轟炸九洲島和北海道沿海城市,也不要在這2個地方的港口佈置水雷,要不將來清理起來也很麻煩。
接着,張海龍命令組建一個驅逐艦小隊,配備3艘驅逐艦,帶着補給船,前去佔領小笠原群島和琉球群島,在那裏設立笠磺縣,派了一位高級參謀作為艦隊的參謀長高大明,併兼任笠磺縣的縣長。
21日下午2點,第1和第3編隊準備起航,在起航前李兆水又建議張海龍把巡邏區域做下調整,第1編隊負責紀伊水道到東京範圍的巡邏,豐後水道由東海縣驅逐艦負責巡邏。
張海龍也感覺這樣更改後巡邏效率和效果會更好,就採納了李兆水的建議。
張海龍還派了一位高級參謀潘為年擔任伊豆縣的縣長,也是配備了3艘驅逐艦,跟隨2個編隊一起出發。
張海龍的計劃是從四國開始,只要是太平洋沿岸的城市或者小鎮,只要在艦炮的射程之內,都要進行轟炸,不一定起多大的破壞作用,主要是起到對日本的威懾作用,最好是嚇的日本恩不敢在沿海地區生活,全部搬遷到內陸去。
考慮到日本建築的特殊情況,為了增加轟炸的破壞力,張偉這次專門購買了戰列艦和戰列巡洋艦主炮使用的燒夷彈,相信肯定會給日本人留下一個難忘的記憶,讓他們永遠記住被轟炸的恐怖,這就是日本與華人做對的下場。
這次行動的總指揮為第1編隊7號戰列艦的艦長高有利少將,第3編隊9號戰列艦的艦長耿文明少將為副總指揮。
為了加大威懾性,高有利決定,速度不能太快,要慢慢的向東京方向趕,讓全日本都知道沿海地區被轟炸,讓他們體會到死亡慢慢到來的恐懼。
耿文明反駁道:「這樣以後的城市都做了預防準備,咱們的轟炸效果會大大折扣的。」
「這次轟炸的目的就是威懾,而不是效果,效果的話肯定不會好,日本工業的精華都在瀨戶內海沿岸、大阪灣、伊勢灣和東京灣內,這次咱們又不進去轟炸,怎麼會起到好的轟炸效果呢?主要是讓日本人產生恐懼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