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繼沖不在乎什麼詛咒,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
他在乎的是自己帶來的科技讓戰爭變得更加殘酷和不可控,沒有人比高繼沖更加明白高科技條件下戰爭的可怕。而控制這種戰爭不超過人類底線的正是道德,君子以修德。這是對戰爭的修正。所以高繼沖不介意耶律安端的詛咒,並且願意做一些彌補的動作。
不過白氏所說的是另外一個問題。
高繼沖反思自己,其實更多的還是受到前世的影響。他是一個戰士,最優秀的戰士,可是也是被拋棄的戰士。不是夢想和理想拋棄了他,而是社會拋棄了他。所以他渴望萬物能夠和諧相處的社會,而不是孤零零的一個人,到處都充滿了欺騙和惡意。
到了這個時代,他在努力構建這樣一個社會。
但是從心裏,他沒有所謂王者的心態,他下意思地排斥那些當權者,因為正是他們把人類帶入了毀滅。
高繼沖為什麼會對戰士們的犧牲看不下去,因為前世他身邊的戰友就是這麼一個個犧牲或者被犧牲掉了。他看見戰士們逃脫會高興,看到他們處於危險境地會心急如焚。他把自己還是看成一個戰士,而不是一個指揮員。
「我還是看他們是兄弟,所以我確實不適合當指揮員。我向李辰師長道歉,以後作戰的事情,除非特殊情況,我不參加。我為你們做好後勤。因為我不想讓每一個戰士白白犧牲。」
高繼沖嘆了口氣。
「我替戰士們謝謝王爺。正因為王爺能把他們當自己兄弟,所以才能拼死作戰。」李辰對高繼沖確實沒有對王爺和皇帝的那種敬畏,但是卻多了尊敬和喜歡。沒有人願意當棄子,至少李辰不願意,在南唐,他當棄子太久了。最後見沒有希望才退出來。
也許敬梁更加不願意當棄子。
李辰以前敬重敬梁,是因為義氣。現在敬梁幾乎是有些刻意地與自己兄弟保持距離。表面上是為了避嫌,但是實際上也是害怕被放棄掉。渤海王還小,還有無數種可能在他的身上。十年,二十年後。這些老人不被放棄,那就是最好的結局了。」
————————
廣州,一片素服,因為東丹王死了。
耶律胡平勉強收攏部隊。二十萬人,戰死接近六萬人,現在只有本部加上零星的部隊不到八萬人,其他人都逃散了。如果再加上魚鷹河大營三萬多人,也不到十二萬。
更加可惡的是。渤海王的遊騎兵師居然乘虛闖進了廣州和瀋州,他們在城池裏一掠而過,把糧倉和軍械庫給燒了,百萬箭只燒的一乾二淨。
遼軍以前是不怕後勤給養的,因為那由各部族自己供養自己的勇士。但是現在為了應付越來越強大的漢人軍隊,不得不組成統一的宮帳軍,那麼糧草就成為了必須。現在糧草沒有,耶律胡平只能將刀盾兵和弓箭兵交給南面宮帳的漢人去供養。自己帶着五萬騎兵,靠着耶律安端留下來的馬群一邊放牧,一遍訓練。他也不管在腹地東遊西逛的遊騎兵師。再差,能夠差到什麼地方?收住牧民的營帳地就夠了。遊騎兵師只有三千人,偷襲一下可以,但是如果被耶律胡平咬住,那就是一個死字。
耶律胡平認識到騎兵,特別是弓騎兵,是自己手裏可以對付渤海王軍隊的唯一的優勢兵種。其它的,沒用。
渤海王的人都是瘋子。
一次作戰,死傷數萬人。過去是百萬人對陣才有的事情。可是渤海王採用了多少人。一萬人?還幾乎沒有損失,這是因為他們敢冒天下大不韙。動用天地之威的結果。有人說這是要折陽壽的。可是渤海王怕嗎?他才多大?損就損一點。
「將軍,這人的陽壽有損有益,貧道查看了一下渤海王所為之事。還是益多損少。」
負責為大軍製造火藥的老道離開時這樣說。
老道的離開是因為認為自己的雷火法沒有辦法與渤海王相比,因為渤海王有翻天覆地之能。
渤海王建立了百科之學。據說已經達到了海內首屈一指的地步,能夠協統萬學,是真正的神仙之學。儒佛道都不算什麼。如此狂妄的話,耶律胡平不相信,南面宮帳的漢人的儒生也不相信。可是道家,治墨者卻相信。
渤海王的轄區不好進。因為那比考狀元難太多了。大漢的狀元王朴就在給渤海王當秘書
第七十七章 演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