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河青已經得知了「慶王」的事當然他也知道了慶王的封地是河谷。
這讓他很不高興。
河谷是產糧地而且是距離萬應城相當近的產糧地。跟大梁其他幾個產糧地相比從河谷運糧能省去很多在路上的花費不止是時間。
所以一直以來萬應黎家對河谷沒少下功夫。
一旦河谷歸了慶王那就意味着黎家以前做的佈置全都白費了不說還要重新花大力氣跟慶王打交道。而得到的回報說不定還不如河谷不歸慶王的時候呢。
這也很好理解。以前河谷有四個主人,四姓各自為政,互相依存又互相提防。黎家不需全部討好只需找准其中一家或兩家就能事半功倍。
但河谷歸了慶王后,黎家就不能像在四姓中左右逢源那麼簡單了,他只能卯足了勁去「收買」慶王。而慶王的胃口到底有多大還不知道。
黎河青得知之後就暫時「偃旗息鼓」。
哪怕河谷王家、祁家都給他送來禮物請他代為打探慶王的來歷他也沒有給出明確的回應。
他要等河谷爭出個輸贏後再下注。
未來的慶王與河谷著姓中,誰輸誰贏?誰最後能得到河谷?能掌握河谷?誰才是萬應黎家需要交好的人。
這可能是慶王也可能是王、祁等姓中的一個。
他不諱在其中推波助瀾但他忌諱在事態沒有明顯之下就匆匆下手致使族中招禍。
但鳳凰台上的消息打聽不出來。
黎家也不是只跟徐家交好但正因為黎氏搭上了徐公不可避免的,黎家在鳳凰台的許多動作都必須收斂了。
像陶公、毛昭、黃家等黎家都只能維持一個泛泛之交。
早年徐公一言九鼎的時候,黎家也不覺得有什麼不方便的。
但等徐公退隱陶公出頭後黎家的行動就開始受限了。許多消息他們不再能第一個知曉,許多事辦起來也不如以前那麼方便。
可他們又不能見徐公失勢就改換門庭。人誰不老?黎家在徐公尚好時靠上去,徐公退下來就要走?如此行徑,不成了小人了嗎?
黎家只好繼續跟在徐公身後,希望徐公能快點找個接任的人,他們好繼續靠上去。
可等了許久,唯一一個有點像的就是魯國公主。
黎家鬆了口氣,只等魯國公主登上後位,那徐家就可再續兩代壽命,他們也不必擔心徐家倒台了。
但魯國公主的封后之路走得格外不順,徐公對魯國公主的態度也是一日三變。
黎家思前想後——包括黎青河在內,都認為也是時候換個人依靠了。
於是他們既不拒絕徐公,也接納了魯國公主的示好。打算來個兩頭下注。
——這是多虧了魯國公主不是本地人氏,不怎麼顧忌徐家和徐公。
但魯國公主和徐公一樣,先畫一個大餅,然後就再也沒動靜了。
黎家看在公主城蒸蒸日上的份上,只能默默等着,希望這回黎家選的人沒錯。
徐氏白哥的到來絕不是單純的為了送回黎氏女。
但這卻證明了徐公並沒有真的跟魯國公主翻臉,他們私下仍有聯繫。
或者之前曾經翻過臉,但兩邊又握手言和了。
這也說明了為什麼魯國公主前腳還表現得十分需要萬應黎氏,後腳就把他們扔到一邊。
顯然她又有了徐家的支持,當然就不太看得上黎家了。
黎河青其實不希望魯國公主和徐家再次成為盟友。這意味着兩邊都不太需要他了。
他幾乎是沒有思考的就決定先棄魯國公主,再想辦法跟徐公示好。
所以他先關起白哥,準備激怒他。
白哥到萬應城就是想重新讓黎氏歸於徐公門下!
黎氏當然要先表現出不馴來,給白哥「機會」,令黎家或他重新變得忠心。
他只需要順勢而為,自然一切不費吹灰之力。
果然,在第一次他們發生衝突後,黎河青果然厚葬了那個女子,還把她一個頗具才學的弟弟接到了家裏,打算為他尋一位名師好生教導。
然後他讓人不經意之間把這個消息告訴白哥。
跟着,他再次來見白哥時,白哥就請他
白哥挖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