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回到警局,三個人坐下,開始討論案情。雖然白雲飛已經習慣自20案件,但見吳心緣很重視,而且一天之內連續兩次,還是引起他的懷疑。
「兩次自殺案件看似沒有關聯,兩個死者不認識,身份和地位都不同,就連自殺動機也不一樣。」
吳心緣看了看白雲飛和姜震宇,他想通過這個機會慢慢把自己知道的說出來,紙包不住火,早晚要知道。
「死因無可疑,可以確定是自殺,也就是說這兩個案子馬上就能結案?」
白雲飛點點頭,確認道:「按照程序是可以結案,因為自殺案件很多,各種原因,我們警方精力有限。」
「你是不是有什麼發現?」姜震宇看着吳心緣把兩封遺書擺在桌上,好奇問道。
「姜哥,你是筆跡鑑定專家,你對兩封遺書有什麼看法?」
姜震宇拿起剛發現的遺書,仔細研究了一會,分析道:「我看過劉天的遺書,他下筆也重,力道十足,表明他求死的決心很堅定。」
「對照過他以往的字跡,確定是本人書寫,這點毫無疑問!內容說因為他投資失敗,沒有辦法面對巨額虧空,承受不了壓力,才決定自殺。」
姜震宇把兩封遺書擺在一起,比對道:「第二封遺書也很類似,也是說他因為婚姻失敗,導致妻離子散,一時接受不了。整天借酒澆愁,連工作都失去,實在生無可戀,選擇自殺。」
「我能確定的是兩個死者都是親筆書寫遺書,求死的心態很堅定,下筆有力,沒有絲毫的猶豫和遲疑。」
「字裏行間充滿對現實的不滿,很強的絕望心理,失去對未來的嚮往。特別是劉天,他還要面對投資失敗的各種後果,那些富豪不會輕易放過他,所以死對他來說反而是種解脫。」
「剛才我在車上也說過,自殺是一門專門學科,它主要分三個階段!」
姜震宇簡單介紹道:「第一階段是自殺者動機的形成,人在遇到挫折或打擊時,為逃避現實,將自殺作為尋求解脫的手段。」
「第二階段是心理矛盾衝突,自殺動機產生後,求生的本能可能使自殺者陷入一種生與死的矛盾衝突之中,難以最終作出自殺決定。自殺者會經常談論與自殺有關的話題,預言、暗示自殺,或以自殺來威脅別人,從而表現出直接或間接的自殺意圖。」
「實際上我們可以看作是自殺者發出的尋求幫助或引起別人注意的信號,如能及時得到他人的關注,或在他人的幫助下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自殺者很可能會減輕或打消自殺的企圖。」
「第三階段自殺者平靜階段,他們似乎已從困擾中解脫出來,不再談論或暗示自殺,情緒好轉,抑鬱減輕,顯得平靜。這樣周圍的人真以為他的心理狀態好轉了,從而放鬆警惕,其實這往往是自殺態度已經堅定不移的一種表現。」
「因為發展到這個階段,自殺者認為自己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不再為生與死的選擇而苦惱。因此他們不再談論或暗示自殺,甚至表現出各方面的平靜。目的可能是為了擺脫旁人對其自殺行為的阻礙和干預。」
「從認知方式來說,自殺者一般存在不良的認知模式,如非此及彼、以偏概全、易走極端等,在挫折和困難面前不能對自身和周圍環境做出客觀評價,易從宿命論的角度看待問題,相信問題所帶來的痛苦是不能忍受的、無法解決的和不可避免的。對人、對事、對己、對社會均傾向於從陰暗面看問題,自卑或自尊心過強,心存偏見和敵意。」
「從情感來說,自殺者通常有各種慢性的痛苦、焦慮、抑鬱、憤怒、厭倦和內疚的情緒特徵,他們對這種負性的情緒體驗難於接受,缺乏精神支柱。多數自殺者表現為情緒不穩定、不成熟的神經質傾向。
「他們的意志行為,具有衝動性和盲目性,不計後果等特點,常缺乏持久而廣泛的人際交往,迴避社交,難於獲得較多的社會支持資源,適應性差,對新環境適應困難,可具有一定的攻擊性。」
「通過對自殺未遂者事後的回憶和對自殺者留下的遺書進行分析後,曾有學者描述過各種各樣的自殺動機:如擺脫痛苦、逃避現實、實現精神再生通過死後進入天堂以獲得人世間得不到的東西為了某種目的或信仰而犧牲自己懲罰自己的罪惡行為保持
第119章 可疑的遺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