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跟丁原合併一處,共同討伐董卓的事,太史慈等人並不反對,反而有些激動。
畢竟無論是太史慈又或者是周倉他們,這時都正處壯年,再加上漢室幾百年的餘蔭擺在那,並不是短時間會垮塌的。周倉也就算了,太史慈跟孫觀卻都還有些建功立業,報效朝廷的心思。再加上董卓的暴虐他們也是看在眼裏的,如今更敢欺凌天子,嚴紹這般大義之舉他們又怎麼可能會不支持?
「果然是年輕啊...」路過太史慈的營帳,見他正在裏面收拾着明日出徵用的裝具,嚴紹搖了搖頭,嘆口氣。
太史慈聽到聲音往外看,正好看到嚴紹。「主公,可是有什麼事情?」
「沒什麼,我只是正好路過而已...」說着嚴紹撥開了帳篷的帘布,走了進去。「子義,你對明日可有什麼看法?」
太史慈沉吟了下,如今他一直被嚴紹當成麾下唯一的帥才來培養,兵書也不算少看。
「董卓麾下兵馬雖多,然精銳者只有西涼軍,其他如北軍、西園軍等剛經大亂,人心浮動,到算不上是什麼麻煩。我軍人數雖少,丁刺史麾下的并州軍乃是邊軍精銳,常年跟胡人作戰,未必會遜色西涼軍。我軍人數雖然最少,卻都是騎軍,又先後經歷數十戰,同樣不可小覷,此戰勝算並不算小,又是為國討賊,慈等必定竭盡全力...」
看着太史慈認真的樣子,嚴紹再次感嘆了一句年輕真好。
只是對於自己利用了太史慈等人這種心態,心中卻難免有些愧疚。
先前嚴紹在董卓酒宴上的行為,真的是因為他忠君愛國?別開玩笑了...
說實在的,他是很愛國,可惜愛的卻不是劉氏的這個國。
先前之所以會表現的忠君愛國,僅僅只是為了好處而已,也就是所謂的名...
從很久以前嚴紹便想明白,在這亂世中他最大的優勢莫過於對這個時代的豪傑多有些了解,並且可以藉此機會招攬群雄為己所用。
問題是,那些稱得上號的豪傑,並不是那麼容易就效忠於嚴紹的。
畢竟這些所謂的豪傑又不是痴女,總不可能隨便上門來一個人就撲上去吧?
所謂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
真正的人才都是會選擇自己的主君的,就如當年的太史慈,就是因為覺得孔融並不是值得效忠的人,所以才會報答了孔融的恩情之後,投奔了劉繇儘管劉繇也是個無能的傢伙,甚至還未必比孔融強。
還有最著名的劉關張三兄弟,在荊州的時候為了得到良才,到處尋覓人才。
關鍵是那些所謂的人才,一個個對劉備避之如蛇蠍。到不奇怪,畢竟那時的劉備手底下也就只有新野小城一個,麾下兵馬也就幾千,雖說有個皇叔的名號。很可惜,除了對那些漢室的忠臣之外,這個名號對尋常人才並沒什麼吸引力。後來也是三顧茅廬,才找到了諸葛亮。
至於隨後的五虎上將,還有一系列的名臣謀士,都是他佔據荊州乃至益州之後的事了...
分割線
劉備等人的故事說明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這個時代的人才並不是痴女。
想要說動他們投奔自己,光靠一個嘴皮子是不夠的。
那麼在招攬人才時,就需要兩樣東西,一個是實力,一個是名望。
實力嚴紹多少還是有的,不敢跟這時的董卓等人比,好歹也比劉備要強出許多來,如今所欠缺的,也就是名望了。
不要小瞧了名望這東西,袁氏兩兄弟才幹都不如曹操,袁紹還好一些,袁術根本就是個廢物,可就是憑着袁家嫡子的身份,硬是在汝南拉起大旗來。在袁紹擊敗公孫瓚,統一河北之前,幾乎是天下最大的諸侯。
而袁紹呢,也憑着四世三公的身份,得到了諸多豪傑的爭相投奔。
不過名望這東西,也是分屬性的,就像曹操,就一輩子都無法得到諸葛亮這類人的效忠。
眼下嚴紹要做的,就是利用這次機會,撈取名望。
所以他才會故意在酒宴上激怒董卓,而後又出城跟丁原合兵一處。因為他很清楚眼下跟董卓作對,幾乎沒有任何的壞處,反而能夠給他帶來許多好處來,尤其是名望上的,反董的義舉,足以讓他得到天下人的讚揚,
第九十章 對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