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孫堅既然回了江東,我等何必又為袁氏效力」策馬來到嚴紹身旁,管亥有些不解。
「將軍此言差矣,孫文台私匿玉璽,我等身為漢臣豈能置身事外、置之不理,自當前去討回,等將來迎回天子再將玉璽還於天子處」跟在旁邊的趙雲聞言不由反駁道。
如今嚴紹身邊的幾個部將,除了周倉跟管亥對漢室漠不關心外,剩下的對漢室幾乎都抱有幾分忠義,這其中尤以趙雲、太史慈為最。
這次追趕孫堅,當然不可能帶上全部兵馬,最後嚴紹只帶了一千敢先軍。而且為了避免留守的兵馬不會出現什麼意外,嚴紹還將作為大將的太史慈還有周倉、武安國二將留下,自己只帶了管亥、孫觀、趙雲三人。
他可是很清楚,聯軍的分崩離析正是從孫堅脫離開始的
孫堅返回江東,也意味着袁紹對聯軍的控制力不斷衰弱,再加上冀州方面又不可能持續不斷的替聯軍提供糧草,分崩離析也就成了必然。
若是不留下一個足夠主事的人,留下的兵馬很難說不會被其他諸侯盯上。偏偏嚴紹麾下勇將不少,但周倉、管亥跟武安國都只有匹夫之勇,孫觀雖有將才,讓他獨當一面嚴紹卻有些不放心,真正稱得上大將之才,可以獨領一軍的就只有太史慈跟趙雲二人。
偏偏趙雲在軍中的資歷太淺,就算其勇武早已揚名天下,但是讓他獨領一軍,只怕不能服眾,所以這個重擔也就只能交給太史慈一人。
「子龍所言甚是,玉璽乃至寶,怎可由他人私自藏匿,此舉跟謀逆何異?然孫文台素有忠義之心,前番討伐董賊,更是屢立戰功,此番可能只是一時糊塗,我等追上也不要妄動刀兵,若是能好言相勸令其幡然醒悟自然是最佳」嚴紹點頭贊同了趙雲的意見。
其實他對那個玉璽根本不怎麼介意,所謂的玉璽,不過是一塊好看的石頭罷了。就如袁術那等人,就算是有了玉璽又能怎樣?最後還不是嘔血而死。反倒是孫策,以弱冠之齡憑着用玉璽換來的兵馬,打下了偌大的江東,從此稱雄東南,其胸襟氣度絕不遜色當世的其他幾個豪傑。所以玉璽這東西有固然是錦上添花,沒有也未必就無法成就王霸之業,尤其是在自身霸業為成的情況下,有了這個東西反而是自取其禍。
這次嚴紹南下,目的根本不是玉璽,甚至不是孫堅,而是別的什麼
不過這些嚴紹卻是不會對趙雲等人說的,至少在這時的他們眼中,嚴紹還是一個忠於漢室的少年英雄,他也不打算改變這一形象,至少在亂世的初期有一個漢室忠臣的外皮還是很有些好處的,尤其是能吸引那些對漢室還抱有希望的豪傑們
「主公,要是孫文台執迷不悟該怎麼辦」孫觀有些擔憂的道。
他可不覺得那個被稱作江東猛虎的男人,會如此輕易的就將玉璽叫出來。更不覺得那樣的男人在私匿玉璽的時候,僅僅是出於一時昏了頭腦這樣的理由。
要是最後追上了,對方卻不願意歸還玉璽,只怕最終還是要兵戎相見。
考慮到這次他們只帶了千餘騎就去追趕,多少還是有些不太穩妥,就算孫觀對自己麾下的敢先軍十分有信心,卻也不敢小看了那個被稱作江東猛虎的男人。
不過他也清楚玉璽的重要性,知道那象徵着什麼,所以才沒有對嚴紹的命令異議。
「安心」似乎是察覺了部下的不安,嚴紹微笑着搖了搖頭,神色很是輕鬆。「就算是追上了,我也只是勸勸而已,若是孫堅不願意交還玉璽,你以為先前袁紹寫信給劉表是為了什麼?」
反正,他對玉璽什麼的也不在意,甚至沒有想過真的要去勸說孫堅,他只是想找一個南下的理由罷了
原因也很簡單,隨着聯軍的分崩離析,群雄割據的局面也將形成,錯過了這個機會,將來嚴紹將再也無法安全的在各地活動。
分割線
「主公,就這麼放任嚴紹去追趕孫堅嗎」孫堅逃回江東,而嚴紹又奉命前去追趕,諸侯們自然是不歡而散,各個回到自家的營地里去。
如果說先前的聯軍,多少還是有那麼些同心協力的意思,那麼現在
不過這時只怕也沒有人關心這些了
伴在袁紹的身邊,作為他此刻最重要的謀士之一,逢紀不得不提出自己的疑慮。「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