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更
等着曾凡他們全部考完,都九月了,他們還是回學裏溫書,當然也是把自己考卷默寫出來給師長看。嶽麓書院可是官學,能上官學的,當初在童生試時,都是有上佳表現的。再來考鄉試,這裏的學生一般考上的可能性比其它自己在家苦讀的要強百倍。
更何況,他們學裏全是名師,縱是從京城來的學政,到了這兒,也得親臨拜訪,這家可是百年名校,出過大儒的。
等他們考完,說是管事的是學政,但學政才一個人,幾百名生員光看卷子也得看瘋了他,所以他一般也就是監督,等着下頭的人選出幾十名差不多的,再從這差不多的人中再挑出十名來,讓學政排名次罷了。
那麼之前選人的,其實也就是這些官學的先生們。自然,他們成功率也要高得多了。也就是名次上得由學政來定,其它的,基本上問題都不太大。
曾凡在嶽麓書院學了六年,算是很長的,之前沒考,大家還覺得奇怪,後來看他六年如一日的學習,還會勤工儉學,深得老師們的欣賞,也常拿曾凡打比方,教育後輩們,讀書不可急進。
曾凡六年的打磨,頭三年,真是學習,後三年,基本上就是跟着這一群師傅們研究了。研究每年的考向,聖人的大政方針,時事利弊之類的。八股文並不簡單,不能接合時事,那也是閉門造車。而曾凡這幾年抄書,那些珍本孤本,為何傳世少?那是因為這是代表了少數人的觀點,這些觀點是不被上位着接受的,慢慢的,就被世人忘懷,成了最小的一些聲音。
但那時的小聲音不代表現在也是,為何書院裏要存這些孤本、善本,就是讓所有學生看到不同的聲音。當然,劉夫子跟曾凡說得更加直白,就是告訴你,什麼話能說,什麼話不能說。
曾凡在這些人精似的師傅身邊,真沒學到什麼好。私下裏和李萍聊天時,李萍都覺得,曾凡能做官。而且是能做大官的人。他比當初的翰林相公要敏銳多了。翰林相公是名士風範,而曾凡是吃過苦,也是看慣了世情,又跟一群狡猾的老狐狸們待了六年,這些老狐狸還都不是一個教派,他能混到如魚得水,這真非常人也。
所以人家都問曾凡考得怎麼樣時,她就沒問,她知道,曾凡一定考得上。只不過擔心曾儀罷了。他才學了三年,就算李秀才給他打的底子比曾凡厚,但曾凡在嶽麓書院裏把這些都補足了。
曾儀還缺了一點心胸,這跟曾全一樣,不管她怎麼掰正,小心眼子掰不過來的。心胸也就決定了文章的格局。若不是這幾年抄書,他的字還不錯,只怕她連一分的期望都沒有。
想想父親還真是有點識人之名的,當初他就說過,曾全適合做實事,曾凡適合考試,而曾儀是介於兩者之間的。其實就是兩頭不靠。
果然等放榜,曾凡就在前十之列,雖未列三甲,但也名次靠前,讓人很是欣喜。曾儀也跟李萍想的一樣,名落孫山。當然最可氣的是,他也就差一點,當時幾篇文章里,曾儀那篇也在,正好學政過來,看幾們閱卷師傅在糾結,於是他便做了個評判,把曾儀扔出來了。
不過後來李萍也安慰了曾儀一下,就算學政沒有扔他出來,也表現他的風格不是那位所喜。縱是讓他考上舉人,名次也不會好,還不如期待下回,換個人,名次好了,將來考進士也容易些。
這觀點曾凡也認同,就跟人說進士,同進士一樣,其實一般人連同進士都考不上,可是那些考不上的,還非調笑一下,說什麼『同進士、如夫人』!生生噁心死人,卻不想,千萬學子,三年卻一共才過三百名而已。
曾儀沒考上舉人,情緒很是低落,而曾凡卻有更重要的事要商量,於是吃了飯,也沒跟平日一般,讓他們去抄書,而是就在堂屋裏,有事相商了。
「怎麼,大哥你不想帶我去京城?」曾儀聽完了曾凡的話,果就跳了起來。
「是你和豪哥兒!」曾凡糾正了一下,現在他越發的淡定從容了。擺了一下手,想了一下,這些日子,我同先生們一齊讀書,倒是有所得。我帶你們去京城,我上哪找這麼好的學校,這麼多好先生給你們?真的,若是你真能靜下心來,再讀三年,會比京城容易考。」曾凡這是實話,他是認真的總結之後,才得出的結論。
李萍也怔了一下,她倒是懂曾凡的意思,
第103章中舉之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