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其實並不大,沈文坐上馬車沒一刻鐘,馬車就停了下來,管家沈福對沈文說,沈府到了。
沈府位於竹巷西梅家巷口,這一點不用問沈福,沈文前世參觀過幾次狀元故居,華夏最喜歡這種情懷,不過,沈文下馬車後,還是感覺到和前世參觀的有些不同。
前世修復的,多了一份奢華和浮躁,而現在看到的,則多了一份恬靜和沉澱。
一下馬車,首先看到的,是一面氣派的影壁。
影壁,也稱照壁,古稱蕭牆,是漢族傳統建築中用於遮擋視線的牆壁。
古代人們認為自己的住宅中,不斷有鬼來訪。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許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進宅子,就要給自己帶來災禍。當然,影壁也有其功能上的作用,那就是遮擋住外人的視線,即使大門敞開,外人也看不到宅內。
影壁還可以烘托氣氛,增加住宅氣勢。
沈府前的影壁,大約寬二丈高一丈,上面呈椽形狀,壁牆上用石頭雕了一個大大的福字,然後是一些吉祥的花紋,看起來氣派又大方。
看那手工,估計做這影壁都要不少銀子。
「沈公子,這邊請。」沈福笑着說。
沈文退後一步說:「不敢,沈管家,你先請。」
自己的身份,只是一個窮小子,沈家這棵大樹,還不知能不能抱上,就是能混進沈府,自己只是遠房的弟子,地位肯定沒這位大管家高,沈文這個時候可不敢翹尾巴。
沈福看到沈文堅持不肯走在前面,心裏暗暗讚賞,也不再推搪,帶着沈文從側門走進去。
正門是有重要客人或有光宗耀祖的時候才開,沈文也不敢奢望沈府給自己開正門。
沈府是典型的江淮民居結構,坐北朝南,南向北依次分為大門﹑前廳﹑中廳,後院樓閣,前後共有四進,宅居院落基本為扁狹長形,中廳與後院之間有院牆隔開,沈文知道,沈家雖說出了狀元沈坤,但沈家原是軍籍,由經商起家,大明官員的俸祿是出了名的低,但沈府明顯不指望沈坤那點俸祿。
進了沈府,就像走進一座江南式園林,門窗都是用上乘的木料,上面還雕着很多精美的木雕,家具什物,樣樣不缺,就是管家丫環,穿着也很考究,看得出沈府的底蘊很深。
其實從影壁就可以看出沈府的不凡。
按沈府的規劃,從側進去,就是大門、前廳,中廳,然後到後院附屬樓,不出意外來說,沈福應帶自己去中廳見主人,可是進了門後,這位大管家在東耳房的小門一帶,直接帶到泛着湖光的後院,穿過挽波亭,徑直往島亭走去。
典型的園林風格,院裏有湖,湖上有島,裏面設有各式的亭樓軒閣,用橋樑和走廊聯在一起,以假山、奇花異草、珍稀古樹點綴裝飾,給人一種曲徑通幽、恬靜淡遠的感覺。
這才是大明上流人物的生活,不僅奢華,還很有品味。
經過西廂時,沈文通過西廂的圓拱門,看到沈府女眷所住的小姐樓,那是二層高的樓亭,前後樓房有迴廊相通,形成環狀內院,人們俗稱「走馬樓」,樓上樓下的梁枋﹑格扇﹑室內門罩等都有精美的木雕,只有很親近的人才能進去,沒有意外,父親和兄弟都不輕易踏足,外人更是絕對不能靠近。
有錢人就是會享受,住的地方,有湖有亭有樓有閣,有管家丫環家丁護院,可以衣來伸手飯來張口。
沿着青石板鋪成的小路向前走,看着景色如畫的美景,聽着微風指過樹梢沙沙聲,聞着空中瀰漫的花香,一時間有種陶醉的感覺。
在大管家沈福的帶領下,沈文穿過橋亭,最後走到亭島。
於老安人和沈家二老爺沈坊,就坐在亭島上的涼亭內,亭內的石桌擺了不少零食,老安人坐在上首,而沈坊坐在下首的位置陪着母親說話,旁邊還坐着幾個大約十二三歲的小男生,看他們的穿着打扮,應是沈氏一族的男丁。
這明顯是為了接見沈文而設的一個小聚會。
當沈文走近時,有的人目光中現出好奇之色,有人冷漠,有人滿不在乎,也有人露出不屑的目光,這些人的態度可以忽略,沈文的注意力放在於老安人和沈坊這二位正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