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戰場便用去了整整三日,各自收納的屍首多不勝數,一些面目全非的人更是集中堆積,會在接下來統一燒毀。
並非李王無情,而是這些屍首很難保存,加上天氣炎熱,很快就會腐爛,虎牢關作為司隸的門戶,若是爆發瘟疫,恐怕直接受災的人數就會超過十萬數,這還沒有算兩軍近二十萬兵力。
這一天李王站在黃河邊,身後就是堆積屍體的坑,原本應當就地掩埋的,但考慮到人數太多,就只好統一燒毀。
三杯酒揮灑大地,李王口中念念有詞,都是祭奠先烈,畢竟他們存在過,他們付出了一生,應該得到尊重。
這時候王雙走了上來,抱拳道:「大王,清完畢了,大營所剩八萬七千人馬,備案的戰死人員一共三萬四千餘人,其中沒有名姓和失蹤的人員共計七千人。」
李王沉重的頭:「不等了,我送他們一程吧。」
完接過宇文成都遞上來的火把,沉沉嘆息一聲,旋即丟到了葬坑中,砰的一聲騰起大火,那些滿是血跡的屍體,逐漸被侵吞,再不復往日情景。
轉身離去,李王的一顆心提不起來,畢竟親手送走袍澤,再是鋼鐵心也會悲痛。
況且這樣的火葬坑還有好幾個,需要他一個個去下令……
半個月的時間悄然就流逝了,七月剛到,正是烈陽普照大地,但神州的戰火更盛,同樣是灼烤,但一個是煩躁,一個卻是悲哀。
這一天李王體系的將士好些都收到了書信,由王守仁統一傳遞,各鎮大員都有收到,在這樣一個時刻,這封信的來意就讓人深思了。
第一個接到的當然是周瑜,他畢竟相隔不遠,就在山陽駐軍,正好和沛縣的徐州人馬形成對峙。
周瑜和趙雲獨坐,共同觀看這封書信。
「南路都督王守仁敬上:諸位同僚,大王居安思危,從董賊禍亂而並起,從常山一地到北方一統,耗時七年,今萬民敬仰,蠻夷懾服,天威已顯,天命同生,大王思慮漢室正統,遲遲不肯正位,百官上書,尚且不能改換大王之所想,今陽明首拜諸位,以我為先,請百姓而書,共舉大王稱帝,改神州之共與,定江山之正統,重複清平盛世,使八方震懾,望諸位取捨有度,為我馬首是瞻,共舉大王為天命之子……」
消息一出,可比上次張居正請各鎮諸侯聯名上書還來的深遠,這個影響直接取決了將士們的最終決心,也就是意味着,各自必須開始站隊了。
包括完顏宗望,郝昭,公孫越等集團,都紛紛開始籌備,並且拉攏一些原本中立的將士,因為李王登基,鐵定會率先分封一批人,這批人就將成為整個集團的中流砥柱,誰不想爭一爭那第一人?
但也有例外,其中并州的諸葛瑾尚在年輕,根本沒有爭強好勝的心思,加上他也有自知之明,和李王的舊部比起來,他還沒有抗衡的能力,所以他選擇了沉默。
而除了諸葛瑾,張布也勸楊再興不要牽涉進去,正所謂爬得越高摔得越痛,別看李王會封賞下來,但隨着時間日久,帝王事難斷,遲早會受到牽連,像這樣不高不低的已經不錯了,明哲保身才是正途。
到明哲保身,當然要提此中高手賈詡了,從史可法通知他前去,就一直告病在家,三日後不耐煩的史可法親自上門去見他,卻得到賈詡失蹤的消息。
其實也不算失蹤,因為賈詡留下了一封書信,言明自己北上進入大漠,中原事不定,便不會回返,智力成功提升到超一流的賈詡,連嗅覺也成長到了妖孽的地步,這一走便不知道何時才能重回中原了。
各自的反應不盡相同,但可以一,那就是從冀州開始擴散,不只是一些人想要拉攏態度不明的人,也有更多的中立派開始動搖了,選擇站隊。
不過這些都是內部的事情,總的來經過一場大敗,李王和曹操勢力詭異的平和了下來,雙方也沒有爆發大戰,陷入了暫時的修養期。
倒是趙雲的大軍開始動了,以山陽為中心,青州、兗州的人馬調動頻繁,其中逐命軍統帥蒲飛領着一千二百人為先鋒,先一步往沛縣方向行軍,其後五千人馬由王浩民統領,走汶水南下。
早有準備的劉備已經先一步回返徐州,命二弟關羽和從事徐庶領兵馬三萬人進入沛縣,就地駐紮,而他自己和三弟張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