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小點施巧計避開了記者的圍追堵截,順利回到南苑軍營,不提。
日本方面吃了大虧,豈有不報復的道理?盧溝橋戰敗的消息傳回國內,同時傳回的,還有中國方面在談判桌上的強硬立場,這不由得不讓日本人對華北事件(此刻,盧溝橋事件還沒有上升到事變的高度)更加提高了警覺,很快的,陸軍部召開會議,商討對策,陸軍部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石原莞爾是一貫的穩健派,在清水節郎帶兵演習,遭到中國方面實彈射擊,並且丟失一名士兵的情況反饋回來的最初階段,他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當時的平津地區,中日雙方經常發生類似的摩擦,也根本不能吸引任何人的重視。
到8日早晨,關東軍得到消息,立刻召開會議,認為「蘇聯因為國內的不穩定(惡魔斯大林的肅反。在筆者看來,斯大林是唯一一個在暴行上可以比美希特拉的人類渣滓,用最惡毒的刑罰殺死他,然後再救活,再殺死,如是者一萬遍,也不足以抵償他對蘇聯人民造成的苦難!他和希魔是人類五千年歷史中,永遠排名前兩位的臭****!)和干岔子事件的教訓,估計目前北方是安全的,所以,趁此時機,應對冀察方面給予一擊。」
同時以關東軍司令部的名義向軍部匯報:「鑑於華北形式,已經命混成第1、第11旅團主力及空軍一部做好戰鬥準備。」把電文發出去之後的當天下午,盧溝橋戰事結束,關東軍又史無前例的發表了一次對自己管外事件的聲明,「……因暴戾的第29軍挑釁而在華北引起事端,對此關東軍保持極大關心和堅定決心,嚴重注視着事件的發展。」
同時,關東軍派出幕僚,趕赴津門,陳述強硬態度的意見,同時要求駐屯軍和關東軍聯名電告中央。但駐屯軍因為三個原因拒絕了關東軍的提議。第一,駐屯軍已經定下不擴大事態的意見;第二,對所謂蘇聯不會出兵又不負有責任的判斷;第三,對關東軍如此輕率的看待中國問題感到不安。
關東軍轉而去朝鮮,找到駐朝鮮日軍司令官小磯國昭大將,這一次,他答應了,以朝鮮駐軍的名義,和關東軍聯名發了電報,電文稱:「鑑於華北事件的爆發,已命第20師團的一部做好隨時出動的準備。」在小磯國昭單獨發給閒院宮參謀總長的電文中,坦承的認為,第20師團的準備,固然是基於年度作戰計劃訓令所採取的必要措施,但其本身的意圖也很明確,就是要『利用這一事件,推動治理中國的雄圖。』
對於關東軍和朝鮮軍發來的電文,陸軍部也不得不慎重對待,但參謀本部第一部長石原莞爾和本部第一課(軍務)課長柴田兼四郎對於關東軍的激進表示強烈不滿!他們認為,目前皇國最主要的任務是建設滿洲、對蘇戰備、鞏固國防,插手中國很有可能弄得支離破碎。
參謀本部和關東軍打起了嘴架,害得陸相杉山元大將也很為難,最後只得順從人在身邊的石原的意見,在7月8日下午6:42分的時候,給華北駐屯軍發去了一封寫有『為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應避免進一步行駛武力』的電文。
但這種按照不擴大方針執行的政策,卻又引起陸軍部的不滿,陸相杉山元只得兩面安撫,在8日深夜,下達了一項命令:京都以西各師團,原定於7月10日復員的步兵聯隊二年兵暫緩復員——僅此一項,就為日軍增加了4萬兵力。
把參謀本部和陸軍部的情緒安撫住,海軍部也發佈的一項命令,分作三條,第一,在台灣地區演習的第三艦隊返回原住地;第二,加強警戒,以備事態擴大,禁止任意行動;第三,準備好機動兵力,以備對華緊急出兵。
這種種安排,當然都是在瞞着中國方面進行的,宋哲元此時人在山東樂陵老家(他是被日本人逼走的,為了前文提及的《經濟提攜協定》一事,日本人窮追不捨,宋哲元無奈,只得選擇遠遁一時),以為老父修墳、盡孝為名,只是用電話聯絡秦德純、佟麟閣等人,遙控指揮,眾人幾度邀請他回北平,他總是砌詞搪塞,秦德純對他真是沒奈何,便在這時候,有人來報,松井太久郎來了。
雖然在盧溝橋前發生了一場激戰,但對於秦德純和松井來說,這樣小小的摩擦實在算不得大事,二人把臂言歡,親熱得不得了,任何人看見他們兩個人在會議室言笑晏晏的樣子,都絕不會相信,這是兩個剛剛殺得血流成河的國家的代表人物。
第26節 失誤